地理试题中,究竟该不该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可能我们很多老师从来就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各类试题中考查考生区域地图定位能力的试题太多了,在各种报刊杂志中、在网络上介绍如何提升考生区域地图定位能力的文章太多了,以致我们都认为考查考生区域地图定位能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存在该不该考的问题,只存在怎样考、怎样应对的问题。
找遍历年出版的《考试大纲说明》,其中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项能力要求的解读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或隐讳地提出了高考地理试题要(应该)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张亚南发表在《中地参(2004年第4期、第5期)》上的《地理高考评价目标释义》对地理高考的十项能力要求做非常详细地解读,我在其中所能看到的与区域地图定位可能相关的语句可能就如下两句了:“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从这两句话当中,我们似乎从国家考试主管部门的官方说明中找到了考查区域地图定位的依据。
即使没有官方说明,可能我们也会认为:“地理考试理所当然地应该要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理由很简单:“对地图不熟悉你还学啥地理?”
本人曾将2004—2010共7年的所有全国文综卷(包括大纲卷和新课标卷,但请注意:我仅统计了全国卷)中的所有区域地图按定位能力要求的高低分为勿需定位、容易、较难、难四类(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说明划分标准),并做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分类统计。我把统计的结果用下图表示(纵坐标表示不同层次区域地图定位能力要求的区域地图数量占当年全国文综卷中区域地图数量的比重):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7年当中,每年的全国文综卷中都或多或少、对能力要求或高或低地考查了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
地理高考试题要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各级各类考试当中当然也要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甚至有的试题对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要求高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如下面例题:
【例1】(2008成都“二诊”)下面为我国四城市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
A.交通、政治、河流、旅游 B.地形、交通、宗教、河流
C.矿产、交通、政治、宗教 D.政治、矿产、河流、宗教
(第8、9两题略)
本来我也认为“地理试题究竟该不该考区域地图定位”不是一个问题,但在看过了太多的高要求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要求的地理试题之后,我开始思考:“地理试题真的就必须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吗?”
我曾经看过三套美国地理试题、《2010年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见《中地参(2011年第1~2期)》)、台湾的《大学入考试中心九十五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试题(地理考科)》和《大学入考试中心九十九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试题(地理考科)》,这些是我目前能看到的唯一的几套大陆之外的几套地理试题了。这几套试题中无一试题的正确解答是需要以考生准确的区域地图定位为前提的;美国的不少试题甚至在题干中明确给学生指出了要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翻看哪本地图册的哪一页(我不知道在美国的地理考试中是否允许考生携带地理教材,但至少我从中看出了是允许考生携带地图册之类的工具书的)。
大陆之外的地区不考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极不完全地归纳统计结果),我们可不可以不考呢?我想是可以的,这也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在提及课程的基本理念时第一条就是“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在记忆地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区域地图定位能力”是公民必备的能力吗?当然不是。我们还常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记忆地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对生活有用吗?基本没用。当我们真正在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区域地图定位的时候,我们随便找一本地图册来翻看一下就把问题解决了。区域地图定位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根本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地理试题需要考查的是考生用地图的能力,而不是“背”地图的能力(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地理试题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地理试题完全可以不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更不应该以定位难度极大的区域地图的准确定位做为正确解答试题的基础。不仅不应该以定位难度极大的区域地图做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也不应该以其它任何形式考查难度极大的区域定位。
当然,我说“地理试题完全可以不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并不意味着我就反对考查考生的区域地图定位能力。做为初中学了两年地理、高中又学了三年地理的文科学生而言,掌握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能判断标有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做为提示的小比例尺地图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应该是一种基本要求(对不起,我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到美国人思想那一程度)。我反对的是那种难较大甚至极大的小区域地图定位。
粗略看了一下2011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试题(地理部分)和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地理部分),没看到一幅定位难度哪怕稍大一点的区域地图。不知这其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趋势还是一种偶然?如果一种趋势,那就太令人欣慰了!
2011年7月3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