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十年教龄三届高三复习备考体悟:辛酸的“加法”,艰难的“减法”

热度 8已有 1665 次阅读2012-7-4 23:18 |个人分类:教育叙事|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高三复习, 基于地理要素, 总结

十年教龄三届高三复习备考体悟:辛酸的“加法”,艰难的“减法”

­                      ——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之总结反思

题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珍贵的财富啊!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郑重声明:引用新浪博客李炳亭 《高三沉思录》按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a6ae50102e2fa.html)中的一段话作为声明: 我们不想过多地指责学校或者教师,我们更不想批评乃至“妖魔化”高考,我们只是想呈现和直面一种无奈的教育现实,以期让教育人不止是关注升学,更应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前景,从而引发关于高三、高考乃至高中教育更多的思考——教育,究竟应该向何处去?(这段黑色字体文字为引用的文字)本文拟对这一届的高考复习备考实践,即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在适当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升高考备考实效,并关注升学考试的育人价值。笔者阐述的观点和文中揭示的现象,仅代表笔者个人,难免偏颇、不足,请勿对号入座。

   2012年高考来了。

2天的高考,时刻牵挂。学生们走进考场了,我守候在家中电脑前,发微博,陪学生一起度过高考。以下是高考期间发的新浪微博:(地理朱庆龙)

6月7日已经到来,祝愿我的学生们都能正常发挥。高考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的方式,但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别无选择,加油!

现在是2012年6月7日上午九点整,2012年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正式开始,我为淮南一中27班、28班、文科5班祈祷。祝愿他们正常、超常发挥,为后续的三场开个好头!同学们,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先易后难,工整书写!必胜!

现在是2012年6月7日上午11:15,2012年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最后的15分钟,我为淮南一中27班、28班、文科5班祈祷。最后再把已经做完的试卷仔细检查一下。

明天上午9:00考综合,期待和激动的心情不像已经工作十年的教师!同学们,地理学科务必“穷尽图中信息”、牢记“综合题四问”哦!

现在是2012年6月8日上午9:25分,文综开考已经25分钟,淮南一中27班、28班,文5班的同学,注意审透题,合理分配时间,不宜做得太快。40-45分钟完成选择题。后面105分钟做15道小题,时间肯定够用。

2012年高考文综合正在进行中,学生在紧张的答题,我在场外密切的关注。藏在我心头很久的一个想法萌生了:为了复习迎考,高三的他们到底要做多少试题呢?如果从初中算起,他们要做多少试题呢?我来找找看,数数看。

  现在是2012年6月8日下午14:57,即将开考英语,为淮南一中27,28,文5班的学生祈祷。顺利。

中午上网粗看了今年安徽卷文综地理试题,总体平和,稳健,紧扣主干。地理学科十三道试题,我们要准备多久?要做多少道试题才能应付好高考?

2012年高考的最后15分钟,同学们注意检查试卷!

2012年高考尘埃落定了。

6月9日,高考结束了,正式开始休整,接送孩子,看电视剧,上网,晚上参与QQ群话题,看新闻,睡觉,参加28班级师生集体聚会。刚过两周,竟然觉得百无聊赖,难道真是“没有任务驱动,懒惰就会占据心灵的全部”?

6月10日,上午应届班拍了毕业照,又一届学生要走了,见一眼少一眼了,也许26日的毕业典礼还能见到他们一面。复读中心连最后的合影都没有照,呜呜!

6月12日,决定抽几天时间整理一下高三用过的资料,准备重新整理一下书柜,把教辅类的书籍全部撤出。教十年书,用的全都是别人编写的教辅,好不好都得用,让人心烦!

6月14日,高考结束一周,把2012年全国及各省自主命题的十几套高考地理试题打印出来,准备看题。

6月26日,学校举行2012届高三毕业典礼,又一届高中学生毕业了,惆怅的我发现系统地做好高考复习备考总结并不容易。越来越感觉到复习备考应该做好“减法”而非“加法”,做“减法”就如同“减肥”,没有毅力,是难以凑效的,呵呵!

6月26日晚,初步将高三一年使用的教辅资料、自编资料分类整理了一下,竟堆了一跺,学生得堆多少跺呢?这一跺跺的资料,真的就能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吗?高考复习备考如何才能做好减法呢?

应付不断飙升的升学率,高三一年到底要做多少试题?

      从实际操作意义上说,一线很多高中学校的高三其实早就延伸至了高二。不少高中的高三一轮复习在高二的第二学期就开始了,有的甚至更早。高一、高二阶段主要学习新课,即三个必修模块。高三复习,高中地理需要复习三个必修模块加一个选修模块(安徽省实际上从2009年以来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成了固定的共同的必修),初中地理需要复习四本书(如人教版新旧初中地理教材)或者是浓缩的区域地理书(如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的区域地理等,这一类书最近几年接连出现,总体以汇编、改编为主)。区域地理复习阶段,一般各校都会征订一本《区域地理》资料,这本书大约相当于教材来使用,书中常常配套一些单元卷。一轮复习阶段,一般各校至少征订一本大而全的一轮资料(如《高考高手》、《赢在高考》之类的教辅,书中可能配套单元卷)。二轮复习阶段,各校一般都会征订一本二轮专题复习用书(内含十几套专题复习试卷)。三轮复习阶段,各校一般都会征订或者复印大量套题,再加上校际之间交流的套题,勤奋的教师常常会自编套题。整个高三复习阶段,每生人手一本较厚的地图册是必须的。

高三学生有多少习题要做呢?除了厚厚的几本一轮教辅资料外,请看我梳理我这一年曾已用的和曾将用的试题:

1)高三最正式的考试至少十次(月考、联考、模拟考、仿真考)。我校共举行了11次,算上高考共12次,呵呵!其中5次月考由我校教师个人自主组命题,两次联考(与安徽省的六安一中、颍上一中、蒙城一中三校联合)由我校高二、高三团队命题。两次市级模拟考由教研室组织命题、选用试题。地理单科考试4次,其余为综合。最后一次5月底的仿真考试,属于鼓励、安慰考试性质,综合题评分尺度较宽松,只能算是熟手练习,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其余的十次考试均要统计成绩,并进行严谨有序的数据分析,尤其是两次市级模拟考试和联考,数据分析、各项排名特别重要。整个高三的所有试题都与这十次正规的考试息息相关,后文会伺机揭示其间利害。

2)一轮复习阶段,我校征订的是《高考高手》、《赢在高考》之类的教辅,《赢在高考》书中配套课后作业,每1课时15-20小题,共45份课后作业。实际使用时,发现两本全都使用,影响教材知识体系的复习进度,作业量显得偏多,故决定侧重于《高考高手》,另外一本作为学生补充练习。这两种一轮复习资料都包含区域地理,而我校之前高二已经征订《高考导航——区域地理》一书,区域地理要么是老教材体系,要么是新教材体系,区域地理训练习题重复、交叉不少。考虑到安徽新课程高考的实际,侧重于使用其中一本,且对这一本也进行了筛选、删减、增补处理。今年高考结束后,花了不短时间,收拾七零八落的书房和卧室,整理堆得乱糟糟的书柜,翻阅工作十年用过的、买过的、各类交流、辅导学生使用过的教辅资料,不免心生感叹。现成的教辅资料太制约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智慧了,早在前两届毕业班教学时就有这个困惑,工作十年结束的今天,这个感觉越发强烈了。现成教辅资料的明显问题很多,除了束缚教师教学个性的释放之外,还有形式化严重,针对性明显不足。现成的教辅资料,不管是一轮资料还是二轮资料(二轮资料的弊端后文将论及),尤其是一轮资料,绝大多数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罗列的,教材章节与课时安排成了习题编制的主要依据,随便翻看一本教辅,稍微留意不难发现“地球运动”一章与“大气”一章的习题节次与数量差不多。考查频率很低的“世界地理概况之宗教、民族、政区、国界”等有些教辅资料仍然弄出不止一节训练题。深入剖析了一轮教辅存在弊端和不足之后,按照预定的“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设想,在“基础工具篇”(六节内容)复习时补充“经纬网、地球运动”4套小练习,复读班专用。“基础工具篇”复习结束后,补充填图练习,先是“世界地理填图训练”,16项填图绘图任务,后是“中国地理填图训练”,13项填图任务。这些填图训练,多数是利用网络上或者自绘的图形素材,自己整合、汇编成任务式、专题式填图,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看图、背图的。“自然地理要素篇”是重中之重,涵盖“大气”、“地形”、“水文”三大最重要核心主干要素,紧接着是“自然资源”要素,最后“自然地理要素篇”以“整体性和差异性”作为总结、升华。自然地理五大要素“生物”、“土壤”的少量知识,应该成为常识性知识的一部分,不展开。重点核心是“大气”、“地形”、“水文”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又以“大气”是重难点,与“大气”关联的知识内容多,联系广,应用性强,“大气”部分考查的分值、频率总体上是最高的。故在复习课授课时间分配方面,习题训练的频率和数量方面,“大气”都应该重点研究,在“地球运动”高考考查逐渐回归理性之后,“大气”部分是高三教师们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主干内容。有鉴于此,“大气”部分,补充了“等温线及其判读”、“降水的分布、类型和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小专题”、“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单元小结卷”(这两套为同事提供)等针对性练习。填图训练补充“海陆分布、地形、气候填图训练”填图训练,该训练共14项填图绘图任务。后来,在一轮复习后期(2012年3月上中旬),再次补充“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及其应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判读及其应用”训练。“地形”要素站在高考考查的角度,整合初高中教材,主要采用自己原创教辅“2012届文科班地理专项训练——地形要素”,该训练据历年高考真题分类筛选而出,共16页A4纸。由于本届高三复读班,没有专门复习区域地理,为了介绍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和研究方法,原创资料《同一区域不同考点典型习题研究——以非洲为例》,该训练为汇编以非洲为区域背景的试题,共8张A4纸。一轮资料绝大部分是学生自己在课余或者自修时间做的,作业很难确保独立思考完成的,教师们检查、批改多数侧重于完成情况。

3)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其实,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与传统的三轮复习法是有区别的,此处之所以仍然这样罗列,主要为了界定复习阶段的时间界限。一般来说,复读班更加适合这种复习模式,从暑假补课直到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基本上能够复习完“基础工具篇”和“自然地理要素篇”,这样整个高三知识体系的复习进度能够完成三分之二或以上。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一般要举行市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第二学期开始直至3月份,可以完成“人文地理要素篇”以及“典型区域研究篇”等部分。至3月份,大约能完成所有知识体系的复习。知识体系的复习进度没有全面结束之前,据个人的体会来说,一般最好不要将各类套题全面铺开。在知识体系的复习和套题的大量使用这两个重要阶段之间,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即专题复习阶段。这里姑且称为“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总体复习架构是按照大要素安排的,大要素包含自然地理四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五大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这条大要素串成的线索构成了知识体系复习的总体安排。知识体系的复习侧重于知识结构的架构,全面知识难点的歼灭,习题训练大而空泛一些。专题复习阶段,结合知识体系复习阶段的漏洞和频率较高的错题,依据大要素继续划分更加集中的知识小专题,例如,“大气”要素部分继续划分“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这些小专题也是知识体系复习阶段的重要内容,在二轮复习阶段,就这部分内容进一步巩固、强化。然而,当拿到学校征订的二轮专题资料时,发现很多内容以及习题编辑与一轮复习并无明显区别,很多专题的设定,如空间定位专题、等值线图的判读、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随着课改推进和高考考查内容、角度的逐渐更新,这些专题,就安徽省备考实际来说,越来越没有实际意义,故决定舍弃这些无用专题。人文地理部分的所谓专题就是把两个或以上的要素汇编在一起,如“人口与城市”专题、“人类的农业生产与地域联系”等等。热点专题更是空泛而无聊了。于是,决定放弃现成的专题资料,自编专题资料,从3月底开始直至5月上旬,共自编专题18套。以下为这18套专题标题。

专题1: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绘制以及应用

专题2:时间计算专题(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

专题3: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4: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拓展:日照时数等值线)

专题5: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落实在各个尺度的区域,重点方向是相关应用)

专题6: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落实在各个尺度的区域,重点方向是相关应用)

专题7: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及其应用

专题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判读及其应用

专题9:气象灾害及其预防措施(落实在各个尺度的区域)

专题10:地形特征描述、典型地貌成因及地质灾害

专题11:河流(湖泊)特征、流域的综合开发、水文灾害

专题1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专题13: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14: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水资源、能源资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专题1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16: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城市、工农业、交通等)

专题17: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途径(落实在各个尺度的区域,重点方向是经典案例)

专题18:典型区域研究篇(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破坏等选编)

套题:想说爱你不容易?

   关于套题的使用,我曾在3月18日发布的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之“套题”使用设想》(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012870100x8yc.html)也提过 不过,那篇文章更多的只是设想,下文是套题使用之后的反思性总结。

      这一届的套题使用时间比前两届都要早。在我的印象中,从高三上学期,11月份,套题就悄然来临,到了第二学期2、3月份,一轮复习还没有全面结束,来自各种途径和渠道的模拟题开始铺天盖地。太多的一线教师同行迷信高强度训练的作用而没有深究精选试题的重要性。一轮和二轮的很多资料都是提前征订好的,这类教辅资料一般书后都附有答案,这些试题,绝大多数是学生们在课下完成的。增加学生的训练量,缺少不了限时训练,这些限时训练,一般需要教师监考,这样能够保证独立思考完成。这些套题的训练时间,有的统一安排在周六下午,有的安排在周三晚自习,有的安排在教师自己的自习课上,有的由任课教师灵活安排。套题的使用伴随整个高三,与高三的最正规的十次考试息息相关。下面,不惜笔墨来细数使用和未使用过的套题。

高三一整年用过和未用的套题粗略统计:

1、淮南四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2011年11月19日使用,已评讲。

2、2012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检测试卷(文科)

3、2012届高三第二次综合检测试卷(文科)

4、淮南一中2009级27、28班高考复习文综训练(一)——为备战一模准备。自编。

5、淮南一中2009级27、28班高考复习文综训练(二)——为备战一模准备。自编。

6、淮南一中2012届高三(5、27、28)班文综能力训练地理卷3——5班自习时练,另两班周六下午课堂上练。

7、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2012年2月使用。单科。难度不大。

8、【华夏金榜】2012年安徽省高考模拟试卷(一)

9、【华夏金榜】2012年安徽省高考模拟试卷(二)——2012年2月25日,周六,上午文综训练

10、淮南一中2012届高三下第二次周考——2012年3月23日周五统一训练,该试卷为六安一中2012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自然地理比重很大。

1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一)——已讲评

12、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2届高三年级联考文科综合试卷——2012年5月10日布置讲评

13、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2012年5月16日周三 文综训练,该试卷试题质量很差。合肥市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以第二次最好,其他两次做得价值不大。

14、2012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该试卷印刷质量较差,2012年5月24日周四下午半天看书时文科统一训练,没有在课堂上统一评讲。

15、淮南一中201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2012年6月3日练,答案每生人手一份,教师并未专门评讲,因为地理没有课时啦!

16、六安一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高考前夕押题卷,地理部分图不够清晰,未要求学生统一去做,学生据个人情况酌情处理啦。

17、【华夏金榜】2012年安徽省高考仿真信息卷(一)——未用

18、【华夏金榜】2012年安徽省高考仿真信息卷(二)——未用

19、【华普教育】2012年安徽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文科综合试题(五)(七)、(八)——共三套试卷,只用了其中一套。试题陈旧,综合题图片偏小,少部分习题考查老教材内容。有的试题明显过于容易,训练价值不大。综合题的两大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0、【皖智教育】安徽第一卷·2012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试卷(四)、(五)、(六)以及2012年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第三次联合统考文科综合试题——这四套文综试卷,纸张质量不错,图像质量较好,但因与个人的复习规划冲突,只用了其中最后一套。该套2012年5月14日周一,使用。

21、【阳光启学】安徽冲刺卷(一)——(六)共六套。——冲刺卷六套只用了一两套。试卷纸张质量较差,综合题的考查区域一般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各一题。不符合安徽省偏重于中国地理考查的实际!

22、2012年“江南十套”高考仿真试卷文科综合(六)、(八)、(九)、(十)。——(九)、(十)两份试卷使用了。这两套试卷的综合题文字材料太长,综合题的考查区域一般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各一题。

23、直接舍弃不用的试题六七套——舍弃的原因,或是因为试题太老,或是因为专题意义不大,或是因为图像质量太差,或是因为试题错误较多。

……

   套题啊,套题,拖快了一轮知识体系复习的进度。

套题啊,套题,扰乱了二轮核心专题复习的安排。

套题啊,套题,让三轮复习学生沉溺在超量题海之中。

套题啊,套题,挤占了学生整理错题、独立思考的时间。

套题啊,套题,耗费了师生多少时间(金钱不算在内,因为钱不是问题)?

套题啊,套题,您让充满良知的教师“情何以堪”?“用”还是“不用”?

改变——最大困难来自堡垒内部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教辅资料,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电子版习题,中学一线教师还要不要亲自动手编撰习题?

铺天盖地的套题蜂涌而至,如何选准使用时机,合理使用,是高考复习备考必须研究的。如果能够精选套题,并且根据主要知识(知识小专题)拆分使用,岂不美哉?

高三的套题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使用什么样的套题?套题和专题的使用二者如何协调?利弊各自如何呢?这些一线教学中很实际的问题没有多少老师重视并认真思考!

     成千上万的套题该如何筛选和使用?拟定筛选、整理原则:1、图片版删除。2、word版中图片不清晰的删除。3、试题陈旧的删除。4、试题没有对应课标和考纲的删除。5、没有参考答案的删除。套题使用原则:尽量多分类、组合使用,按照主干知识考点重新组合使用。尽量少直接使用套题。

     我想自编一整套习题集对于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其实都是作为高三教师的备考常识。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使用现成的套题,直接采用拿来主义,方便、快捷,能够极大的节省高三教师备考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电脑不熟练的老教师和备考经验不成熟的年轻教师来说,使用现成套题能够保证复习备考的基本效果。实际上,如果不需要教师编制套题、命制套题,任教毕业班甚至比高一、高二阶段还要驾轻就熟,高三之所以累,可能与课时多、考试频繁有关。有些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为了增加训练量,也往往会从网上搜集一些套题,比如下载来自高考资源网或者新浪网站的资源。但过分的使用现成套题,套题的很多弊端无法克服。学校统一的套题训练频率偏高,套题质量偏低,与个人的复习备考规划冲突严重。这种套题很难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施展教学智慧。过多的使用现成教辅和别人编辑的套题有时候简直就是对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的侮辱,不利于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呵呵!

      套题的这些问题,很多教师也是深有感悟的,一些教师也会深恶痛绝的。作为教师,发现了这些问题之后,有各种各样的反映。部分教师是学校征订多少套题,就使用多少套题,反正学校订的,你不用还不好。到了高三的第二学期高考冲刺阶段,套题如雪片班飘来,想拒绝或者减少一些套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别人都用,怎么单就你这个学科不用。这部分教师的心态是,你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干的不好也问心无愧了。一部分教师牢骚满腹,发完牢骚,还是用了套题,或许有些不好的套题干脆不用了。一部分老师,放弃了质量较差或者不合时宜的套题,自己额外编制一些试题。极少部分教师,尽量自己编制试题,删减低质量的试题,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想尽可能的提升训练的实际意义。

       高三复习备考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做“加法”?原因有很多,如做“加法”比做“减法”容易。教辅行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随便哪个地方,只要有高中,都有一大批教辅书店。网络上的电子版教辅资料也铺天盖地,获取越来越容易。做“加法”能够充分占据学生的一切时间。大量的试题,大同小异,甚至完全雷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做,一次又一次的错,部分教师迷信是训练不够,学生也迷信没有训练到位,于是不断加大训练量。而做“减法”呢?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决心和毅力。习惯了“加法”的教师和学生,在没有高强度的习题时,可能无法学习了,因为长期以来的习惯,让他们的大脑也被洗脑了,认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必须通过大量做题。大量布置作业,寒暑假、节日不忘记大量布置作业的教师才是认真负责的老师,学生家长尤其喜欢这样的老师。辛酸的“加法”,艰难的“减法”,应试教育登峰造级的今天,谁会用心去想“加法”适合什么学生?有何弊端?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报名人数占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与前几年大致相同。2012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2012年安徽省整体的高考录取率可能会突破80%的大关。读到这些数据,你可能不难觉得做“加法”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

       做好“减法”是需要教师的智慧、勇气和毅力的。做好“减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深入研究高考,深刻领会课标,编制适合的习题,删减不必要的习题,摸透学生的学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做”,做“减法”很多功夫花在课堂外,做“加法”很多功夫话在课堂上。然而,一线学校看重的是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容不得半点闪失。学校之间要比,同学科之间要比,不同学科之间也要比。学校的排名落后将直接影响明年的招生,没有稳定更好的生源,学校的生存将举步维艰。同一学校内部,拖腿的学科成为“罪人”。于是乎,各学科的教师联合起来,谁都不甘示弱,谁不会布置作业呢?学校征订的资料用完了,自费再去重新买一本资料,练练练,做做做,考考考,分分分!

      也许刚开始有教师要试图做“减法”,而做“减法”省下来的时间本来是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拓展的,但是珍贵的“空闲”时间一不小心就被其他学科大量的题海侵占了,地理学科只是一门小学科啊!最终往往的结果是“减法”不得不成了“加法”。只要高考有了好成绩,所有的“加法”都是值得称赞的经验之谈,呵呵,这到底是学校的荣耀还是教育的悲哀?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成功的关键——训练反馈

     尝试一种新的高三复习备考的模式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一整学年的复习备考实践来看,现成的教辅资料对于改变复习备考模式制约影响很大,要想重新尝试一种复习备考模式,最关键的就是训练反馈习题的重新编制,也就是对于现成的教辅资料动大手术,能保留的适当保留,繁琐的尽量删减,不合适的坚决撤换。

     回顾自己本届的高三复习备考,虽然被冠之以“基于地理要素”的高三复习课,但对照反思来看,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不足也不少。

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一轮知识体系复习阶段,按照地理要素来整合教学主线,地理知识体系建构明晰、简洁,逻辑性强,避免了传统复习模式的杂乱无章。按照要素整合知识体系的复习,一步到位,二轮复习继续强化重难点知识小专题,这些小专题也是基于地理要素的。这样,基于地理要素,从一轮到二轮,环环相扣,重点突出,避免了低效的照本宣科。按照地理要素来整合知识体系,不单独复习区域地理,大大缩减了传统复习备考模式中区域地理耗时多、效率低、连贯性不强的特点,这应该是抓住了高考复习备考对于区域地理要求的精髓,即区域地理是系统地理考查的必须的“载体”。强调“载体”的地位,再摸准安徽省高考偏重于“中国地理”的考查倾向,整个区域地理复习包含在“基于地理要素”之中,总体上显得一气呵成。

       一轮复习时训练反馈采用《高考高手》(三年高考,两年模拟),这本教辅习题的质量不错,但与“基于地理要素”线索仍然不吻合。实际教学中,主要按照知识体系的进度来选做试题。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基本上完全采用自编资料,“基于地理要素”体现的较好。

      三轮复习阶段的套题,原本设想是按照“基于地理要素”来拼凑,后来因为无法抗拒学校众多的套题,不少套题直接采用学校购买、印发的。高考前夕的一些仿真、押题试卷,没有硬性要求学生统一去做,而改成了错题总结、错因分析。错题总结、错因分析也大体上“基于地理要素”来汇编。最后的三四套“高考评分细则与综合题答题”,好像无法体现“基于地理要素”。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如果团队合作,也许效果会好一些,教师个体的工作量会少一些。但是,建议同事们采用一种不太熟悉,又需要付出较多劳动并且效果未必能够保证的复习模式,有多少同事会真心愿意呢?这并不是我的本来愿望。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能否减轻高三学生书包的重量?我的理想是高三的学生每门学科一本书,既当教材(笔记),又是习题集,多好。像我们地理学科,教材是教材,教辅是教辅,笔记是笔记,地图是地图,沉重的书包背起来多累呀。高三复习,咱们精选教材内容,把教材、地图和习题集整合在一起,这该是多好的事情呀!

   郑重声明:本文章系作者本人原创随笔,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否则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若有约稿,请博客留言联系作者!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回复 zkzyw 2012-7-7 09:35
仔细读完庆龙老师的长文,收获很多。作为一个比朱老师教龄少1年的教师来说,这9年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比较来差距太明显了。希望朱老师的成果能早日以书籍的形式呈现出来,定当拜读。
回复 qlzhu2003 2012-7-7 13:21
zkzyw: 仔细读完庆龙老师的长文,收获很多。作为一个比朱老师教龄少1年的教师来说,这9年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比较来差距太明显了。希望朱老师的成果能早日以书 ...
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此等随笔还能算是成果?呵呵!
回复 王冰华 2012-7-7 15:33
很想看看原创资料《同一区域不同考点典型习题研究——以非洲为例》,是如何编排的?
回复 qlzhu2003 2012-7-7 23:34
王冰华: 很想看看原创资料《同一区域不同考点典型习题研究——以非洲为例》,是如何编排的?
区域背景以非洲全部、部分区域的相关试题的汇编而已。我的qq1057476156,qq交流吧!
回复 lilingouer 2012-7-8 11:36
朱老师的作法很有创意,又能如此细致地记录下来,给我很多启发,朱老师又是很有勇气的,在我们学校,强调集体备课,统一资料,就是自编资料,也基本上是年级一起用,能针对班级特点的料是少之又少。所以特别佩服朱老师,也特别感谢朱老师!
回复 锦江渔夫 2012-7-8 12:05
庆龙的文章好长!不过我还是读完了。

高三复习中主动做“减法”的,往往局限于一些具有专业发展意识老师。就是这些教师,往往也不得不被迫做一些“加法”。中国的教育体制啊……
回复 qlzhu2003 2012-7-8 19:17
lilingouer: 朱老师的作法很有创意,又能如此细致地记录下来,给我很多启发,朱老师又是很有勇气的,在我们学校,强调集体备课,统一资料,就是自编资料,也基本上是年级一起 ...
创意倒并没有,其实就是常识。也没有什么值得佩服的,就是记录而已。
回复 qlzhu2003 2012-7-8 19:28
锦江渔夫: 庆龙的文章好长!不过我还是读完了。

高三复习中主动做“减法”的,往往局限于一些具有专业发展意识老师。就是这些教师,往往也不得不被迫做一些“加法”。中国 ...
因为主要是纪实而没有提炼当然冗长。谢谢叶老师耐心的关注。用心梳理完高三一整学年的复习备考工作,心情是沉重的。有一些话无法在公开发布的随笔中详述,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沉重的问题,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教师、家长、社会的一味做“加法”而较少做“减法”有关。岂止是在高中阶段,您看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不也是如此吗?幼儿园阶段,中班、小班就开始教识字,刚上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在假期补上三四年级的课程。
   做“加法”易,做“减法”难。最可悲的是做容易之事情的教师被家长和社会评定为兢兢业业负责任的教师,而做难做之“减法”事情的教师被认为是不敬业、责任心不够的教师。
   可悲啊中国!可怜啊中国的孩子!
回复 gdwhsh 2012-7-9 11:46
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认真学习了此文。个人认为此文对很多学校的地理备考有现实指导意义。我赞一个。
回复 qlzhu2003 2012-7-9 12:02
gdwhsh: 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认真学习了此文。个人认为此文对很多学校的地理备考有现实指导意义。我赞一个。
谢谢您的关注!真有指导意义吗?学校有勇气做“减法”吗?我这篇随笔自己本身是没有勇气呈给学校领导看,呜呜呜!
回复 长江口口 2012-7-9 23:00
教辅、家教、甚至教材,这都是一个个庞大的产业链啊。
回复 qlzhu2003 2012-7-9 23:09
长江口口: 教辅、家教、甚至教材,这都是一个个庞大的产业链啊。
此类话题公开博文不好展开。他们不仅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也是一条不可告人却人人知晓的猫腻链条!
回复 张昕 2012-7-10 00:52
“做好减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就是在减法中,默默地干,现在被累得不敢当组长了。
回复 qlzhu2003 2012-7-10 12:48
张昕: “做好减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就是在减法中,默默地干,现在被累得不敢当组长了。
O(∩_∩)O哈哈哈~看来这个问题真是全国普遍的问题。中国啊,中国,您怎么啦!
回复 王冰华 2012-7-11 19:05
qlzhu2003: 区域背景以非洲全部、部分区域的相关试题的汇编而已。我的qq1057476156,qq交流吧!
加了你了,
回复 探索者 2012-8-22 12:12
庆龙老师的“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有没有专门的论文或帖子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3 05:58 , Processed in 0.0981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