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0||
今天我是想谈谈地区教研室、全体地理老师和星韵地理网联合起来构建地区网络教研新模式。
星韵地理支持地区网络教研有一定优势的,可以提供教师个人博客空间(如周光明老师的博客:http://www.xingyun.org.cn/?1484)、地区专用的教研群组(湖州地理教研群组:http://www.xingyun.org.cn/group-124-1.html)、足够的参与人员(星韵地理网是全国最早建立,人气最旺的专业地理博客网站)、还可以建立地区教研的专题(湖州地理教研专题网http://www.xingyun.org.cn/topic-hzdili.html)
认识星韵不与我聊天的一定是肤浅的,这话听起来有点大。一般的网站(地盘)太封闭,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效应。从思路开阔一点来讲,网站建立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比方说星韵地理网是个大平台,如果可以单独列出一个地区的教研,做出了特色,那么地区教研员完全可以总结推广经验的。
我设想着这样一种模式,但是需要地方上的老师、教研员支持才行。技术层面是没有问题了,只是要尝试做成到项目,争取到教研室的支持才会向深入发展。我先带老师“参观”一下星韵地理网。(http://www.xingyun.org.cn/article-9.html)认识星韵地理可以从这篇文章开始。
星韵的核心是用户的博客,星韵建立的那一天起博客就是特色,我们把地理老师博客聚合起来,这么多自主建立的博客放到一起就会形成规模,原本是独立的一个个博客因为同在星韵地理网站比分散的交流机会要高出很多。星韵博客就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老师,地区和全国的老师都平等的拥有这样的空间。星韵地理群组--是一个以某个主题汇聚的方式,适合于地区讨论版面的开设。星韵地理论坛是自由讨论的地方,老师可以参与星韵论坛的任何版面,就相当于一个地区的老师可以自由参加全国的交流一样。
从生态学视角看,星韵的各个功能圈层对应了现实中的圈层。
星韵地理的博客对应教师个体。让教师可以自由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星韵地理群组对应大教研组。让地区教师的研讨集中在一个地方。
星韵地理论坛对应开放的全国教研组。让地区的教师有机会直接参与全国开放的教研讨论。
星韵地理专题网站对应地区教研门户网。汇聚地区教师博客、群组信息、论坛相关帖子等主题信息,形成地区特色的教研网主页。
不仅如此,星韵还充分考虑到各模块之间信息内容推送的功能。从圈子层面来看,群组就是地区教研交流的平台,但是群组还可以将内容推送到论坛的各个相应的版面,这就对应着地区的教研话题推广到了全国范围来讨论。设想一下,如果有多少个这样的地区群组,那星韵地理网就是一个全国的大教研组。然后是地区教研专题页面,那个可以将教师博客、群组主题、论坛帖子汇聚起来的,不用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建立一个漂亮的地区教研主页,一样可以有一个网址。
所以从开放的心态来看,星韵地理网完全具备为地区建立教研平台的功能,这样的教研平台与星韵地理网站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可以想象,一个地区的教研那就是受全国瞩目的,
质量上会有一种监督,开放后必须有一种自觉发展的意识,说不定会形成全国的典范,如果说地区教研室愿意为星韵地理支持一点点运行维护的费用,那星韵就可以为地区教研做专业水准的界面设计。这个成本要比自己去维护一个网站低的多,然后地区教研实时的可以通过QQ群来搞,我的这个设想,绝对是有可操作性的。我还真想找到这样的地区教研室,来联合尝试一下。技术、培训、平台都可以由我们来提供。比如说安排与老师谈谈写博客教育反思的意义,参与网络群组互动的意义,多人合作的方法和意义,地区教研室发布通知等,各学校成果的展示,那就是把本地区的教研成果直接反映到星韵这个平台上了。说不定明年的星韵研讨会就可以去那里办啦。
网络教研是必然的趋势,有几点吧,一是信息沟通方式在转变,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正在转变。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喜欢的老师来问问题,那老师为什么不可能通过网络来找到适合交流的人呢?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 04:16 , Processed in 0.0727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