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dog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取与舍

热度 2已有 471 次阅读2019-2-27 21:41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一节特别简单的内容,简单到想找一道只考查本节内容的中考题千难万难。区域地理重在让学生掌握研究区域的方法,不仅仅是记忆区域的知识点。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规定是,“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虽然课程标准没有限定以哪个大洲为例来说明,各版本教材普遍以亚洲为例来说明。

人教版教材有以下叙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然后就是具体的描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给学生归纳哪些方法呢?

我在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半球位置只强调了南、北半球位置。在我看来,南北半球有明确地理意义,而东西半球并没有确定的地理意义。所以,我只培养学生判断南北半球的方法,观察赤道是否穿过本大洲,如果没有,位于赤道以北还是以南。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然后是南美洲和非洲的半球位置。学生练习的顺序有讲究,先选择北美洲或欧洲,因为只位于北美洲,然后是南美洲,因为学生容易描述成位于南半球。

教材中关于亚洲海陆位置这样描述:“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我跟学生说,描述海陆位置最常用的方法是“方位+濒临海洋”。如亚洲吧,“北临北冰洋”,“北”是方位。然后让学生练习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接着,我用地理图册上的图,让学生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教材中以亚洲为例,接着就是北美洲,那拓展练习海陆位置的时候,我为什么选择非洲而不是其他大洲?南美洲比北美洲更简单,简单重复没有意义,一节课的时间也不允许。欧洲正好相反,有众多的海和海湾,学生观察和描述很不容易,浪费时间。况且,后面还有一节《欧洲西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非洲则不同,后面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个地区,完整的非洲没有。非洲的海陆位置描述,比前面的大洲多了个“东北濒临红海”的“东北”,这种拓展练习对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提升。

教材中接着描述了亚洲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确实,有了经纬度范围,可以把某个大洲或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准确定位。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定位的实际价值并不大。所以,经度位置我根本就没有让学生看,更没有让学生读经度范围,同样,后面学习国家和地区的时候,我也从来不让学生去读经度。纬度范围也没有让学生读,但重点介绍的读纬度位置的方法,就是找标志性纬线,进而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以亚洲为例,能找到哪些标志性纬线?说明亚洲跨五带的哪几个带?然后练习北美洲。接着我跟学生说,为什么要看纬度位置?因为根据纬度位置,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有哪个带的气候,你们推测亚洲和北美洲有哪些带的气候?学生推测后,翻看教材后面的图,验证一下,推测的对不对。接着我运用地理图册上的图,让学生观察欧洲和非洲。这两个大洲正好属于两种不同的情况,欧洲学生找到北极圈,推测气候,只有温带和寒带气候;非洲找到南北回归线和赤道,推测气候,大部分是热带气候。这几个环节一是拓展,让学生学会描述纬度位置的方法,二是以实例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观察纬度位置。掌握描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方法,并且知道其地理意义,就是这一节课我着重“取”的内容。

区域地理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处理好案例和方法的关系。方法是从案例中来的,人教版教材中的案例都很典型,但不能仅仅掌握案例。只有能运用从案例中归纳出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才算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与认识区域方法无关的,或者说关系不大的,都在我“舍”的范围。例如,教材中有个活动,让学生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其中,面积、所跨的纬度范围、所跨的经度范围,我都没有让学生填。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caojinzfy 2019-2-28 09:20
“方法是从案例中来的,人教版教材中的案例都很典型,但不能仅仅掌握案例。只有能运用从案例中归纳出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才算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习了, 很好!
回复 geonet 2019-2-28 11:33
建议路老师添加一些小标题或者颜色加重。
回复 ludog 2019-2-28 14:45
geonet: 建议路老师添加一些小标题或者颜色加重。
好的,贾老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03:38 , Processed in 0.0841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