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山东省远程研研修观评课平台上,我看到了一节《日本》,使用的教材是湘教版。这位老师导入新课用的是一些反映日本特征的图片,但配的音乐是《明天会更好》,感觉有些怪怪的。关键是,视频放的内容很杂,有的图片反映的日本的文化,如和服、茶道,有的则反映经济的,如汽车,老师在让学生看视频前又没有问题引领,我不清楚学生看了后能感悟到什么,能接收到什么信息。然后就问学生,“你眼中的日本是什么样子的?”
本节课,这位老师共进行了三个问题:位置与组成、多火山地震、文化。这节课的视频时长30分钟,“位置与组成”就用了约15分钟。这位老师让学生在图上查找,填导学案,记地名,然后展示。
(位置的问题引导,不是着眼于分析位置的影响,而是为了看位置而看位置)
(让学生大量填图,填地名,画图,把学生完全引导到记地图,记地名,记了这些地名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反正就要记住。)
这个环节,显然老师把学生引导到记地名上了,难怪长期以来,外界对地理的印象就是地名+物产,有这样的老师这种教法,外界不产生这种印象就怪了。湘教版的教材本身有一定的误导,活动中列了一大堆地名让学生查找,然后老师就升级成让学生记住,填出来。
第二个环节是多火山、地震,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看视频,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情况,问学生为什么说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画蛇添足)然后探究为什么多地震,学生用板块构造图来说明。
最后一个环节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位老师又放了视频,视频时长挺长的,大概有4分钟多吧,介绍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教师在给学生放视频前,没有问题引领。看视频后,提的问题有的指向性比较明确,如“日本文化有什么特色?”有的指向性很不明确,如“日本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希望学生回答什么呢?给的答案是“热爱学习”,有点牵强。
讲完了这些内容后,学生没有巩固时间,直接就来了个“大显身手练一练”,当然习题也是填一填空,记忆性的知识。
这一节课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没有一条贯穿课堂的主线,如果是一篇散文,那就是形散神更散,散成了碎片。
“认识国家”要传递给学生什么呢?课程标准中对认识国家的要求一共有9条,我们选择日本这一节能够承载的简单分析一下。“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要注意地理位置有重点地分析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日本的位置一个重要特点是四面临海的岛国,进一步说是有许多海湾和天然良港,所以日本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有利于对外联系,而不是仅仅看这海那海峡就完事了。“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概括特点不是目的,重点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下一课时的内容,姑且不涉及。如果说,“认识国家”设定一下总的主题,那就是这个国家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也包括如何利用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趋利避害,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借鉴,当然也包括吸取教训。比如日本多火山、地震,日本是如何应对多地震的,又是如何利用火山的,这才是学习这一部分的目的。当然,湘教版的教材并没有上升到这个高度,这是教材编者的认识问题,水平问题。
有了这个主题,那么吸收日本的长处,就应该是本节课的主线,如何利用位置的,如何应对火山、地震的,如何既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如果这样上课,就会是一篇很好的散文。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9 17:58 , Processed in 0.0668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