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蜜蜂家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40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第六章——翻转课堂起点——微视频制作和发布

热度 2已有 435 次阅读2015-8-26 11:57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起点, 课堂, 制作

C20应运而生

伴随着国际上慕课和翻转教学的轰轰烈烈,国内的大学是最先开始行动,在继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开始慕课的尝试以后,2013年由812,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的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

所谓C20慕课联盟(高中),其中的CChina(中国),20是指20所国内著名高中;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C20慕课联盟(高中)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首批联盟成员学校包括: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哈尔滨三中、东北师大附中、清华大学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上海七宝中学、青岛二中、郑州外国语学校、上海交大附中、山西大学附中、成都七中、西安交大附中、福州一中、天津耀华中学、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湖南长沙长郡中学、西北师大附中、贵阳一中等20余所国内著名高中。

同年9月,继高中C20慕课联盟成立不久,华东师大慕课中心日前又牵头分别成立了初中和小学的C20慕课联盟。来自杭州育才中学等20余所国内知名初中和华师大附小等20余所参与了筹建和成立工作。

为推动学校微视频的制作,联盟将在20141月开展全国中小学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全国各中小学教师均可申报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微视频,经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对好的微视频制作者将给予相应奖励。到今天,已经举办两届微视频大赛。我校也积极参加了两届的微视频大赛,分别取得首届三等奖和第二届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要做些什么

作为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最早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经过长达8年多的教学实验,正如两位老师所说,未来的反转课堂教学可能将变得更加容易,国外有可汗学院、国内有C20,随着在线视频资源的爆炸式发展,搜寻视频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不过,我们还是得在没有找到或者不合适的情况下学会一些基本的微视频制作的技术。这样我们的教学可能才更加具有自己的个性,更是适合自己教学的开展。

制作视频的设备

微视频制作起来方便。我们只需要屏幕录像软件、一台电脑、数码手写板、一个麦克风和一个小型摄像头。

1.录屏软件——录屏

Camtasia Studio是一款的屏幕录像工具,可以捕捉到屏幕上的一切内容,我们的声音,通过小型摄像头录下我们的脸,还有用数位笔记录注释,对有数学问题需要解答的课程,数位笔这一功能尤其有用。

在我们描述解题思路的时候,在幻灯片上预先摆上的一些数字,远不及用笔即时写上的那么生动形象。此外这种软件还有一些其他功能.例如画中画功能。插入短视频,以及很多可以改进视频质量的后期处理选项。

2.手写注释——手写教学注释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及时标注或者书写板书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笔记注释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在屏幕上写东西。我们可以使用微软Powerpoint其中的屏幕书写功能。但是一个叫SMART软件可能更好用,它可以选择笔的类型、颜色、粗细、字体。目前,教室里中交互式白板(班班通)软件中都有手写功能。

    手写注释的手写板的类型和价格各不相同,最广为人知的要数Wacom Bambooo。其次的选择无线手写板。

3.麦克风——录音

麦克风的价格和功能也各有差异。现在多半的笔记本电脑都配有内置麦克风。但是依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些麦克风多半质量都不太好。我们建议你先录一段音,播放听一听,然后再做打算。你也可以在购买一个外置麦克风,虽然质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特别好用,特别是不会讲点击鼠标和键盘的声音录下来。

4.摄像头、录像软件、摄像机——录像

现在多半的笔记本电脑都配有内置摄像头,基本也可以满足需求,但或许还是需要再买一个补充一样功能。乔纳森和亚伦经常使用的那个摄像头具有画中画功能,可以插入那些课堂上不宜展示(或太危险,或用时太长)的科学实验示范。我们录下讲课视频,暂停一会儿,将摄像头转向科学试验示范,然后按下录像键,继续视频录制。

乔纳森和亚伦推荐使用录像软件有画中画功能。这个功能在记录的同时可以捕捉摄像头录像的授课人影像。录好一堂课的内容之后,我们会用编辑功能调整画中画的大小和位置。按照两人的说法是,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感到,不是空洞的声音在和我们说话—一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在讲课。

屏幕录像是我们的教学视频的骨架,而在其中加入一些简短的摄像机镜头则是很有力的补充。录一些短片,拍摄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现实性。

制作视频的几个阶段

我们制作视频的时候分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录视频、编辑视频,最后是发布视频。

1.准备工作。首先确定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课程学习目标的确定。这里不再赘述。需要分析视频是否便于达到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视频课并非最好的方法,那么请不要继续下面的步骤。如果是最好的方法,请继续。记住,翻转并不仅仅意味着为课堂做视频。

2.录视频。录制视频需要坐在电脑或交互式白板前,配备麦克风、摄像头手写设备或一台摄像机。你只需要对空气“讲课”,偶尔停顿一下,筹划下一步该讲什么或修正一个错误即可。很多老师在录制视频时都喜欢写一个脚本或者提纲,乔纳森和亚伦的建议是,不要再写脚本。原因有两个:(1)幻灯片足以当提纲用。作为老师即兴发挥,讲授课程可能更加生动精彩,特别是老教师。(2)一份脚本会影响到老师的应变性和创造性。根据两人的经验,学生喜欢两位老师一起录制的视频,这样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聊天式的教学。

3.编辑视频。应该说录制视频相对容易,但是编辑视频非常耗时、繁重,但是对于学生和教学显得更加重要。这个过程是老师剥离原来视频中错误、提示强调录像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

4.发布视频。自己制作视频的老师会遇到一个大问题:“我该把视频放在哪里供学生使用呢?”这个问题对不同学期、不同学校和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答案。每所学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每所学校的设备使用政策也不同。不过从现行的成熟案例来讲,把视频放在学校自己的网站上、内部服务器以及教室里的电脑里、把视频可称光盘都是不错的选择。其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学生尽可能方便的取用我们制作的教学视频。

学生喜欢的微视频标准

好了,到了该思考视频本身的质量和效果的时候了。什么样的微视频才是好的教学视频呢?或者说,我们制作微视频的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呢?

1.视频要简短。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常是多主题、多知识点的,但是必须坚持每个视频一个话题的原则。也就是说每个视频都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才更利于学习。视频尽可能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正确10分钟以下。

2.声音要生动。制作这些教学视频的时候,你一般会使用某种展示软件(PowerPoint. Prezi. Keynote. Smart NotebooK等)。除了幻灯之外,你仅有的可以与学生联系的便是笔和声音。声音多变化,使视频兴奋一些,会让学生觉着很有趣,提高学习效果。

3.两位老师一起制作视频。两位老师的模式会让观看者觉着更有兴趣。两个人的声音比一个人要更加生动。一般采取的办法是一个扮演专家,一个扮演学习者。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到不呆板,学习起来更容易进入。

4.加入一些幽默。乔纳森和亚伦经常在课堂上重复一些笑话。通常两人会在一个视频的第一分钟讲这些笑话。很多学生喜欢这些笑话。对于不喜欢的学生可以跳过。幽默的笑话会让听课变得有趣,利于孩子保持注意力。

5.不要浪费学生时间。慕课的段视频每一分钟都很重要,因此与学习无关的尽可能不要涉及,特别是教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一定注意把关注点放在课程主题上。

6.添加注释。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屏幕想象成有炫酷照片的白版。按照乔纳森和亚伦说法,如果不可以添加手写注释,我们根本就不会再上面留下笔记,反转课堂就不可能实现。特别是对于繁杂的过程学习,如数学、物理、化学的许多问题需要很多步骤,没有注释,根本反转不起来。

7.添加文本插图。后期视频编辑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添加文本和插图。文本插图可以是文本框,也可以是图形、图像。这些文本和插入会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视频的关键要素上,增强视觉冲击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8.缩放部分内容。我们会把屏幕中的某个部分放大。屏幕上重要的内容有时只是其中某—部分。缩放屏幕能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比如说,当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会放大屏幕上的计算器。再比如,我们想要突出屏幕上的一部分画面时,就可以把这一部分放大。缩放不仅可以强调某一部分内容,而且可以整理屏幕布局,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9.不侵犯他人版权。因为这些视频很可能被放到网上,一定不要违反版权法。我们不是版权律师,也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请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确保不触犯他人的版权。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蜜蜂家 2015-8-26 12:05
这是我给我们教研组做的一个系列介绍慕课、微视频制作、和翻转课堂系列的讲座。学习、看书、然后梳理,我感到,这次我才是真的把三者来源、意义、内涵、价值给搞清楚了。
回复 蜜蜂家 2015-8-26 12:07
分享给大家。
回复 geonet 2015-8-26 20:46
在中国化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尽管上海年会上多人讲到翻转,但离真正的翻转还很遥远。
回复 geonet 2015-8-26 20:53
微课和翻转,在2013年溧阳星韵地理研讨会上李万龙校长就有介绍,2014年李特给与会者准备一个讲稿《可视化理论与实践》,做的报告就是今年年会上他说的那本专著,今年的主题是互联网+地理,李特的思考和实践是“着地”的。
回复 20373870zxh 2015-8-27 12:00
落后罗,现在才知道啥叫慕课!受教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 12:32 , Processed in 0.0748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