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设想

热度 10已有 707 次阅读2010-11-4 15:42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是必修一中重要的一节,它上接第一章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下启三圈环流的形成和高低气压天气系统中的风向。
这一节的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在一位老师和我商讨之后,我产生了这样的设想。
 
依据我对地理生态课堂的认识,我现在感觉,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必须有这么一个要素:内核。
 
什么是内核?先举个自然界中的例子。下雨之前,形成雨滴仅仅靠水蒸气形成的微笑雾滴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找到一个有冰晶或灰尘构成的核心,我们称之为“凝结核”的东西,然后附着在上面才形成雨滴。同样,在浩瀚的大洋中,什么地方鱼最多呢?是在海底有矗立起来的东西那里,比如珊瑚岛礁、沉船,甚至石油钻井平台的海下支架。因为在茫茫大海中,任何生物要想生存,必须要找到觅食、栖息、产卵、繁殖、成长的地方。海中凸起的沉船、珊瑚礁、岛屿以及像石油钻井平台这样的地方,首先会有藻类、珊瑚等附着其上,它们又引来了吃这些藻类的海洋底栖生物和小鱼、小虾,这些又引来了吃它们的大鱼,一个个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就形成了。因此这些地方海洋生物密集,鱼很多就不奇怪了。(中国国家地理2010.10.122)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海底凸起的东西,是“鱼礁”形成的“核心”。同样,地理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内核”,作为课程生成的基础。
 
那么在这一节中,什么可以作为课程开展的内核,我想是——风。

首先提问,见过风没有。学生当然会说有。但什么是风。学生或许就难说得准确了。给出风的含义: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之后可以做个演示:一个吹起的气球,然后放开口,有风形成——从气球内部向外部,很明显,是存在气压差……之后探讨气压差的形成——实验操作。然后请学生用文字自主完成热力环流的过程,探讨地表冷热不均的原因。之后继续探讨风向……
 
风成为这节课教学开展和活动探讨的最主要对象,它成为了这堂课的“内核”。
内核的凸显,打破了以往一贯的线索和推理次序,形成了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块状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课堂目标明确,对象事物实在。通过风这一常见的现象,往前推风的成因,往后推风的方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这是一个设想,很多操作有待细化,并期待实践的检验。希望各位拍砖。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qlzhu2003 2010-11-4 19:52
这个设想很不错,应该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思路!
回复 耕读渔樵 2010-11-4 20:06
在地理众多的知识点中,抓住核心知识,利用它与其他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纲举目张,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回复 晴朗 2010-11-13 19:54
lz老师的这个内核 和我们督导给我的建议不谋而合啊
回复 haoxxooo 2010-11-22 23:15
孙老师 的想法 不错  ,但是也要看什么样的学生!针对学情来设计更好!
这个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把握不好,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想的 和学生想的是有差异的,你会这样想,学生不一定,老师要把握好如何引导了,这样的想法我看真的要细化了!!!!课堂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但是这个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也是朴实的!呵呵
回复 chinasun 2010-11-23 07:52
haoxxooo: 孙老师 的想法 不错  ,但是也要看什么样的学生!针对学情来设计更好!
这个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把握不好,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想的 和学 ...
下一届从高一开始,我就打算每一节寻找到一个内核展开教学,看看教学效果到底如何。
回复 haoxxooo 2010-11-23 12:19
chinasun: 下一届从高一开始,我就打算每一节寻找到一个内核展开教学,看看教学效果到底如何。
孙老师  那只是我的一些拙见 ! 期待孙老师的卓越成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6 12:50 , Processed in 0.0832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