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博学之”——必修三教学策略一

已有 447 次阅读2008-10-22 15:16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学期初,应某报纸之邀,写了一篇关于必修三学习策略的小文。当时我的必修三教学刚刚开始,至今日开始教学最后一章,期间看到了很多老师关于必修三的教学课堂演示,听了同组老师的几节课,让我对必修三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读小文,取其框架,改其内容,与诸君共同探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二相关知识。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可至国家、洲,小可以是一个村庄。必修三充分展示了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古人为学有几个层次,如《中庸》中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何开展必修三教学呢?笔者想借用其中的三个词来和大家简单探讨。


一、“博学之“——帮助学生对区域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必修三的主要内容分两大块,一是“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区域之间的比较,其分析是建立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之上的。二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都以区域为背景,依托案例,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在必修一、必修二以及初中的地理学习中,或是涉及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甚少,或是遗忘甚多,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很不熟悉。因此,在开展必修三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博”学的意识,即在必修一、二的宏观学习基础上,渗透对各个区域的地理知识的教学——尤其是代表区域特色的地理知识——认真汲取,全面总结,使学生形成对各区域的一个总体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和填图,辨认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区域的基本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分析和追问,使学生理解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比如,西北地区的总特征是“干旱”,我们可以通过追问“问什么干旱?”让学生去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期间的关系。又如在第一章中提及长江三角洲水产业发达时,我们可以根据地图分析“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水产业发达?”的原因,从自然和人文等角度对长三角地区加深认识。


当然,“博学”并不是对所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知识都去记忆,我们强调的是去了解那些能反映或影响区域特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每一个区域的整体形成突出的印象,其后,对区域之间差异性的认识就能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学生分析区域发展时就能够找到“基础”、分析“优劣”、明确“方向”了。所以,这里的“博学之”,是要求我们广泛而有重点的猎取区域地理知识,保持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夯实区域地理知识基础。

(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saimen 2008-10-22 19:32
拜读了。同时谢谢德勤兄给予指点。 要好好花点时间消化才行。
回复 wenhuaxqq0710 2008-10-22 21:17
德勤老师,晚辈马上要开必修三的一门公开课,关于区域农业发展的部分以东北地区为例,不知道该讲到什么程度
回复 chinasun 2008-10-22 21:37
原帖由wenhuaxqq0710于2008-10-22 21:17:36发表 德勤老师,晚辈马上要开必修三的一门公开课,关于区域农业发展的部分以东北地区为例,不知道该讲到什么程度
共同探讨,呵呵 建议以必修二农业的区位因素为基础分析东北地区。同时注意和长江三角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进行对比,难点基本可以解决。 在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中,我是把农业分布、农产品(作物或牲畜种类等)类型、分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措施一并分析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3 06:19 , Processed in 0.0775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