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ziyu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微课001

热度 1已有 292 次阅读2015-5-15 13:48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反思, 主动性, 知识点, 针对性, 学习者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目的是最佳效果,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相结合等辅助性教学相结合的课堂内容。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点、学习规律,设计针对性强、代表性高、结构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层次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如何设计“微课”,有效拓展课堂教学

1.精缩内容,提高课件质量

科学、合理、有序的“微课”是帮助学生抓住课堂重点、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时效性强、授课时间短、层次鲜明等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分析,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如:在学习与宇宙相关的资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宇宙变化的视频资料,通过动静结合、层次鲜明、结构明确的图片演示、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有效拓展课堂,提高课堂延展性

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说不教的授课模式,微课由于有效截取了课堂教学中的最精彩片段,进行整合、组合和优化,并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教师的课堂讲解、课后指导。这使得课堂的时效性、空间性和层次性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中学各学科具有课时少、知识点繁杂、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给学生的学习、记忆带来巨大的困难。而微课由于将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学生有针对性、真实性和层次性的开展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

微课教学以其时尚、新潮、层次化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局限性。因此,在中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作典型性高、层次性强、代表性高的微课内容,来增强科学课堂的多样性、立体性和时效性,同时微课为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搜集相关知识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通道。

三、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四、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五、微课的表现形式

微课可以是一种策略课程,但是小策略,解决教学大问题;或是一种反思课程,通过小的细节,引发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或是一个故事课程,小故事中启迪教育实践;或是电影课程,从视听盛宴中了解世界;或是经典阅读,从经典故事中启迪大智慧;或是学科课程,让课堂增加视听元素;或是学生课程,让学生参与经典享受;或是家长课程,让家长吸纳高端教育。

六、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七、微课制作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2.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3.受众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年龄段。

4.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

5.知识准确无误。

6.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讲解不照本宣科。

7.语言通俗易懂。

8.PPT有视觉美感。

9.视频画质清晰。

10.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11.形象良好。

12.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八、提高微课视觉效果的途径

1.动静结合:充分利用PT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

2.图文并茂:图版率在50%-90%;表现亲和力插图要比照片好,表现专业性照片要比插图好。

3.图片合适:表现力最强的图片: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不适合做背景。表现力最弱的图片:云海,适合做背景,不适合做主题。视觉3B原则:Beauty(美女)、Baby(孩童)、Beast(动物)。

4.字体搭配: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艺术字不乱用。

5.字号搭配: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6.颜色搭配: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

九、微课的应用

微课应用广泛,远程研修,自主学习,主题教研,例会播放等,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助于课堂知识梳理,重难点突破,课堂气氛调整;其全新的视角,深度的追问,碎片化处理,成为开创灵活应用的先河。在不同地域中,其核心应用为网络课程,远程研修;在学校使用中,形式多样:电子书包,手机学习,微博课程等等。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微课,挑战学习方法,创新研究方式,颠覆研究思路。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5-5-15 17:12
对微课的六大误解
 来源:中教传媒 作者:曹殿波
摘要:“微课”运动已经轰轰烈烈了三年有余,但是人们对“微课”的认识至今仍存诸多偏差。大致归纳起来可以有如下六个方面。
  “微课”运动已经轰轰烈烈了三年有余,但是人们对“微课”的认识至今仍存诸多偏差。大致归纳起来可以有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种误解:把“微课”看作是赛课

  这种误解较为普遍,我们从不少官方文件中就可以直接看到他的影子。比如有的官方文件明确提出要求往届各级各类教学大赛获奖人员参加“微课”大赛。有的单位甚至直接把老师们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现场教学比赛。这种误解是由于没有把握“微课”的本质属性而导致的。“微课”的本质属性就是一种学习资源,虽然目前来看其主要的呈现形式还是教师的授课,但是其制作的过程和教学比赛的过程是全然不同的,“微课”中的教学过程是可以被“编导”的,是可以运用影视“蒙太奇”来构建甚至是创造教学效果的。换句话讲,能主讲“微课”的人员,和是否是教学名师没有必然关系。

  第二种误解:把“微课”限制于“微视频”

  这种误解也大有人在,有的权威专家甚至直接指出“微课”就是视频。实际上“微课”的产生是这个时代造成的,是教育对时代被动适应的结果。信息的丰富直接导致了我们对待信息态度的改变,人们很难再回到对信息反复“推敲”的状态了。学习者已然如此,教学者无法不去及时调整自己的支持手段和支持方式。于是,人们开始把教学信息变短,变得更加吸引人。仅仅因为视频比较适合传递间接的经验才备受重用,但并不是说间接经验的传递只能由视频来完成,其他信息传播形式依然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和条件下发挥作用。

  第三种误解:把“微课”等同于课堂教学

  这种误解依旧屡见不鲜。君不见多少评审专家在点评过程中时刻体现出这种思想。比如“该作品重点不突出”、“该作品缺乏师生互动”、“该作品只显示教师画面”等等。一个“微课”资源只展示一个知识点,那么哪里来的重点和非重点?一个“微课”是一段固化的学习资源,那么哪里来的师生互动?一个“微课”只关注对知识点的有效呈现,那么哪里要求一定要师生同台献艺?实际上微课更多的时候就是要人为制造一种“一对一”个别化辅导的效果,师生同台往往给我们的造成自己是一位“旁观者”的角色,无形中疏远师生的距离。

  第四种误解:用“课件”设计与开发的规律指导“微课”

  这种误解是一种典型的拿着方法找问题的表现,也颇有刻舟求剑之像。我们在设计和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曾经总结了一些基本规律。于是有人把这些规律生搬硬套到了“微课”身上,并且振振有词。比如,在一些微课作品中使用了动态背景,有人就指出这么做不和规范,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有这个要求,那是因为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场合是在正规的教学环境中,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的保证。但是我们使用微课,往往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场合,要克服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此时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的要求提升到了首要位置。只有达到了这个目的,才有可能进行知识的有效传递。君不见综艺节目,有几个是四平八稳,规规矩矩的,那样还有人去欣赏吗?再比如有人对微课中文字的字号提出异议,说字号过大,或者一页中的字数太少。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微课更多的是要在便携终端(手机,平板)上使用,字号小或者文字多,都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

  第五种误解:用传统教学设计指导“微课”教学设计。

  这种误解也很普遍,微课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一种,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无可厚非。但是对微课的教学设计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加入“快乐”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微课的亲和力。比如我们可以进行故事化的教学设计,用承载着教学内容的“故事”来展开叙述,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来讲述一个个的大“道理”。而讲故事的技巧就是首先做足铺垫,在抖完包袱后戛然而止,留下足够思考空间。这些都是我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很少涉及的,老师们需要适应,更加需要改变。

  第六种误解:“微课”产生于广东,或者产生于美国的可汗学院。

  这种误解是因为偷换了概念,“微课”这个词可能产生于广东,或者美国,但是“微课”所代表的内容早已有之。适合在短时间内学习的学习资源在网上比比皆是,而且早已存在。我们不能因为重新起了个名就说这个事物刚刚诞生。

  上述六种误解已经成为“微课”健康发展的拦路虎,从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的评价中就可见一斑。评价者尚且如此,我们普通参赛者的观念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11:29 , Processed in 0.0766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