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hay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2328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生成问题,生成自我

热度 2已有 336 次阅读2014-11-9 16:06 |个人分类:个人反思|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商业网点, 日常生活, 交通运输, 九江市, 管理者

11月份参加了人教社举办的全国高中优质课评比大赛。赛后“打击”与感悟都很多,但回校后一直忙于赶上落下的课时,对最初的感触却迟迟未做系统总结,甚是愧疚。再不多时,估计这宝贵的触动会被这时间冲刷的所剩无几,行动上再次重蹈覆辙。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无定法”,课程内容一致,却能呈现多样的课堂内容。如何突显课堂的“效果”、“效益”、“效率”。明确目标,为了理解而教。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的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与“分析”。为了更好的突显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若以九江市作为“实例”导入势必将提高学生的探知欲,而且以谈话的方式开始“商业网点”的讲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我的随和减小陌生隔阂。整个教学,我设计了三步。第一步”走进九江,找变化“。设计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突显“变化”。随着“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知识点的介绍,接下来第二步“逛逛九江、探关系”即“探究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探究活动是学生对问题的生成和知识的获取过程,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及教师的辅助导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做到”静而不止,动而不乱“。有效的管理课堂,就要看管理者的掌控能力与教学机智的有效发挥。为此分成三小组,且每组安排负责人明确分工。活动中学生对问题的把握都很到位,但在学生回答时,我却不时的重复学生的答案,语言显得琐碎多余。如何改正这点,李老师给了我不错的建议即“不打断、不重复”。谨记于心。此外在评价和总结时教师应该要用专业性语言来表述。
以九江为案例,称不上是“创新”,只能说是回归生活,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案例的探究目的是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最终还要让学生能对知识进行诠释,也是“落实”的过程,即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为此,我设计了第三步“走出九江,试身手”。回归课本案例“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市的交通与商业网点的变化”与“购物天堂——香港”的案例。但实际课堂上由于第二步活动耗时太多,这部分处理上有些仓促。当时布置为课后探究任务。这是最大的遗憾,归咎于活动的掌控度不到位。不过稍微欣慰的是课堂最后还是保证了完整性。最后的结束语,设计上要达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在感受交通与商业网点带来的便捷同时,记得感恩在交通干线基层工作的工人们。并规划未来九江。
教学的过程不可能完美无缺的设计出来,更何况这节课是第一次授课,即“常态课”,比不上“时装课”那么反复“打磨”,“雕刻”。但也正是它的常态,更能凸显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生成一系列问题。而在完善与反思的过程中,更利于我找到问题的关键。在今后教学中,与其说“改进”不如说“落实”每一步教学环节与反思。
不仅仅为这次比赛show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今后,希望每节课在潜移默化中都带有地理汪式风格,这才是真正的地理汪课堂show。
                                                 2013年12月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4-11-10 14:00
很好,学习了。
回复 苍-溪 2014-11-12 09:29
再次看到,收获仍然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21:21 , Processed in 0.1096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