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tarlight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2509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没有机会上的开学第一课——发言稿

热度 7已有 605 次阅读2015-8-31 14:59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发言稿

       由于本人这个学期工作调动的关系,早前写好的这篇开学第一课的演说稿看来这学期是没有机会用了。贴出来供大家参考。下面的内容预计是半节课的时间,因为高一嘛,课时少,下半节就进入新课了。
—————————————————————————————
在座的各位同学:
       很高兴和大家相遇在我们温馨团结的XX班,我是……【自我介绍】(名字写在黑板),本学期将担任大家的地理的老师,平时有什么地理问题欢迎找我探讨,我也很乐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想法。
       下面我先做个小小的调查,你觉得地理有用么?举手【增加参与性,活跃气氛】
        曾经有个学生问他的地理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地理啊,学地理有什么用啊。他的地理老师怎么回答啊?(问)这位地理老师就说了一句很经典很霸气的话:学不好地理你怎么好意思在地球上混?呵呵,虽然这句话说得有点偏颇,不过也确实说明了地理的重要性,或者说更体现了它的实用性。
       像我们形容一个人懂得很多知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我们怎么说啊?(上知……下知地理)像我们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位德才兼备的大人物。他不仅观天象,借东风,而且察地理(地形),定奇策。
       今后我们高中学习的地理知识也有不少用处!具体来说吧,请大家看到我们的课本。【以下结合课本进行列举说明——好吧,我承认我就是把必修一第一章的重难点过一遍】
       第一章是介绍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
       P6
       比如说你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人类是宇宙的唯一。(现有阶段)这几段话就概括得很清楚。适当的日地距离呀,大气和水的存在呀,等等,都必不可少。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以现在这么发达的技术水平也没有找到一颗类似地球这样充满鲜活生命的星球。【结合今年热点】什么?你说NASA早前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地球2.0)?(当时很多同学都幻想那里有“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虽然它的大小和所处的恒星环境和地球相似,但其它条件还没有定论,况且它离我们1400光年,我们人类也很难去到那里。所以说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唯一的!(转承科普环保知识)但是现在环境污染是越来越严重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乃至食物污染……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将来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呢?!
       P17
       这张是时区图。
       将来要出国留学或者出国旅游的同学注意了,你们千万要记住这张图。为什么呢?呵呵,因为不同国家处在的时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使用的时间不同的,你去哪个国家就要调到那个国家的时间。比如现在我们这里墙上的挂钟是北京时间是?点,那你说在日本东京人(或者美国纽约人或其它随意)墙上的挂钟指示的时间也是?点吗?不,不是了,应该是多少点啊,【看图】哦,对,应该是?+1点,因为东京在东九区,而我们用东八区的区时,东京时间就是比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呵呵,可以理解吧。不理解也没关系,到我们学到这里会再详细讲的,到时你认真听就会明白了。
       P20
       这是几幅特殊时期的太阳光照图,你们初中也应该学过一些内容吧?从这几幅的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不同季节不同时期昼夜长短是不一样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也是不一样的,知道这个正午太阳高度角呢,对我们建筑上的楼间距(手势)、还有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都很有意义。这部分也是天文地理的重难点之一。
       还有P25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几个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管是哪个圈层发生改变,其它圈层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板书罗列】全球变暖这个事,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但是全球温度升高,会引起什么后果?大家都知道——冰川融化加剧,冰川融化接着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圈),海平面上升就会淹没陆地(岩石圈),影响生物生存空间和环境(生物圈)。不仅如此,全球变暖还导致一些极端气候的频发,比如厄尔尼诺现象。还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加剧荒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增加传染病的机率等等。所以我们说,地理环境就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下几章书就是分门别类地介绍这几个圈层的基本情况,大家可以随意翻翻看。刚才的例子也解释了地理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特性——综合性。地理真的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交叉学科可以涉及各行各业,比如地理和计算机结合的信息地理学,和政治结合的政治地理,和历史结合的历史地理,乃至和经济结合的经济地理学等等。有一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我说,学好地理,打遍天下无敌手。请大家学习地理时务必注意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思维之一
       好了,讲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对高中地理要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概念。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借用一下英语啊,像初中只要知道,what? Where?而高中更重要的是知道why?即这种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规律是什么?要知道原因,就要多思考,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从地理思维角度去看问题。说到这个地理思维,能否掌握地理思维就是今后拉开大家地理成绩差异的原因。我们地理很有意思啊,它不仅是用理科思维,还用文科思维。理科思维就是数学物理那样一是一,二是二,没得说的。文科思维就是政治历史那样,你说得有理你就赢了。像我们必修一呢,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里面的概念啊,规律啊都是既定了的,所以用理科思维来学就可以了,就是说你把这本书的内容全部弄懂就行了。而下学期的必修二主要是人文地理部分,什么农业啊工业交通商业,你得充分发货你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去理解他们,不能再学得像必修一那么死了。到了必修三,更加,自然和人文融合在一起,你就得两种思维都用上。有些同学地理学不会,觉得难,就是不懂得在这两种思维中转换。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中要多多注意这一点。

      那么现在地理有什么用,什么是地理(地理主要特征),学好地理的方法,这几方面的问题相信大家也有了基本的印象。还有半节课的时间,因为一周只有两节地理,时间少得可怜,所以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进入新课,好吧。
———————————————————————————————————————
效果预计:
       从以往来看,因为初三一年不学地理,很多内容都忘了,所以我当他们是白纸,从最基础简单的讲起。
       通过从书中举例,让学生注意到,学好地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会看图、看懂图
       因为我还没有上课任务,所以实际效果我是不知道了。如果有老师用的话,欢迎反馈交流。
       
      —— 此篇谨献给将要奔赴新工作岗位的自己——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回复 勇者无畏 2015-8-31 18:26
还不错  挺有感想   但是第一节课的话应该发散思维 不能拘泥于教材
回复 地理人2014 2015-8-31 19:36
学习了
回复 阿尔泰 2015-9-1 08:54
估计说完这些,一节课不够
回复 geonet 2015-9-1 10:54
容量有些大。思路很不错。
回复 starlight 2015-9-1 17:07
勇者无畏: 还不错  挺有感想   但是第一节课的话应该发散思维 不能拘泥于教材
嗯嗯。这个思路的确有点“急功近利”的性质。主要也是考虑到高一学生学的学科太多,而且文理未分科,他们学的重心不突出,另外课时也少,经常要赶课,所以就想在课本上做些扩展。我以前也是用第一节课聊地理的天南地北,但发现要学生学好还是要靠后面的课讲得生动的,第一节课他们早忘了……而且同科组的老师基本也是一开学就讲新课了。
回复 starlight 2015-9-1 17:08
地理人2014: 学习了
共同学习
回复 jiageixingfu 2015-9-1 17:09
开学第一课很重要,但是能让学长久的喜欢这门课更重要
回复 starlight 2015-9-1 17:13
阿尔泰: 估计说完这些,一节课不够
可能吧,可以截取一些讲。主要是讲讲地理在生活中的好处还有怎么学好地理,不能用初中的学法了,要更灵活。其实我还想拿考试中“学好地理可以拉分”这些“威逼利诱”的,但想想还是算了,第一节课不要给学生那么大压力。
回复 starlight 2015-9-1 17:17
geonet: 容量有些大。思路很不错。
谢谢贾老师的建议。不一定全讲完,可以截取一些重点讲讲。我主要是想让大家注意“地理思维”和“学法”这两大方面。
回复 starlight 2015-9-1 17:22
jiageixingfu: 开学第一课很重要,但是能让学长久的喜欢这门课更重要
是的。第一节课是引发兴趣。但重要的还是要让这个兴趣持久,这就要后面的课讲得生动并且深入浅出了。
回复 改子 2016-5-15 00:32
谢谢,向你学习,还没走上工作岗位的我。
回复 starlight 2016-5-15 21:04
改子: 谢谢,向你学习,还没走上工作岗位的我。
其实我现在觉得大概定个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说会更好。好多时候不会完全按照稿子说的。
回复 改子 2016-5-15 22:19
我也赞同提纲式,要不然就太依赖稿子了
回复 乐观达人 2016-9-25 21:28
说得深入!开学让学生引起重视很重要!我觉得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16:06 , Processed in 0.0841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