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张贤付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基于耗散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以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

热度 7已有 878 次阅读2010-4-21 21:51 |个人分类:不学无术|

张贤付1 刘登宇1 周秉根2

(安徽淮南第二中学,安徽淮南232038;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  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创新性的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中部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High & New Tech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Taking Anhui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as an Case

Zhang Xian-fu1   Liu deng-yu1    Zhou Bing-gen2

(Anhui Huainan NO.2 Middle School, Huainan 232038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 , Wuhu 241000)

AbstractHigh and new tech industry brings about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rapid and continuous economic growth is a general new trend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ore contest in a country or reg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of the central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central region, It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inferiority and the superiority factors; moreover it provides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for high &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Evaluation index systemFactor analysis.

中部地区(本文仅指中部六省)即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江西和安徽,拥有3.61亿人口,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区域关联度最强的地区之一,发挥着东西互动、连通南北的桥梁纽带作用。“中部崛起战略”被认为是中国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挖掘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键之举。而高新技术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渗透性及高带动性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引擎。本文基于耗散理论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在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新技术产业及竞争力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标准。美国商务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为:研究开发费用在总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0%以上,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总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为10%以上的产业。在英国,高新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一组包含新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他技术的产业群体[1][2]。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高技术产业的范围是不同的,但均将军事高新技术、微电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等列入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的概念源于竞争,是一个综合性和争议性很强的概念。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所(IMD)在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国家国际竞争力 [3][4]的定义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或者一个国家在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依靠自然资源禀赋创造附加值,或者依靠国内市场和国际场创造并提高附加值,以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 提出“钻石模型”,认为竞争力受一系列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5]。国内学者陈向东(1998)等从产业研究与开发、产业技术人才投入、产业技术含量性质的产出水平效率及其增长率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两方面研究了产业科技竞争力[6];穆荣平(2000)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竞争的实力、潜力、环境与态势四个方面提出40多个评价指标并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7]。高长元(1998)运用AHP法建立了评价高技术产品的指标体系[8]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及竞争力概念的界定会直接影响到理论框架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高新技术通过研究开发、产业化,占居一定市场规模,从而形成现实生产力的知识与技术密集、高效率与高效益的产业群,其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竞争性及高集聚性等特点,核心特征是产业的高技术密集度。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的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

2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表体系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一般性质的传统产业,其在发展中具有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特征,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新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以充分反映这一产业的运作特征。因此,本文在建立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先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规范性与可比性原则;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考虑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时,笔者认为应把其视为一个自组织,表现为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在向熵值发展的过程中,将进入新的更加有序的稳态,这种有序度的增加对应着信息的相对增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与其外在的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从外界汲取负熵,有序度增加,从而使其竞争力达到一个新的平台。因此,在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时,本文借鉴经济增长因素中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划分,提出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内生竞争力因素和外生竞争力因素的概念,来具体评价作为一个开放型耗散结构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如表1

 1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The index system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ompete valuation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因素

    

 

 

 

 

 

 

 

 

 

 

 

 

 

 

A

 

 

 

 

B1

产业

投入

C1

产业RD经费(C11)(亿元人民币)

产业RD经费占GDP比重(C12)

产业RD人员(C13)(人数)

产业RD人员强度 (C14)

 

产业

产出

C2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C21) (亿元人民币)

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C22)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C23) (亿元人民币)

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率(C24)

贸易竞争力指数(C25)

 

产业

技术

创新

能力

C3

新产品销售率 (C31)

拥有发明专利数 (C32)(件)

年发明专利申请数(C33) (件)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C34) (项)

新产品出口销售率(C35)

企业与外部技术力量研发合作项目数(C36)(次)

创新成果率(C37)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C38) (亿元人民币)

 

 

B2

产业政

策环境

C4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亿元人民币)

政府RD经费投入占RD经费总额比重(C42)

科技开发贷款额 (C43)

产业

技术

支持

环境

C5

研发机构RD人员占RD人员总数比重(C51)

RD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C52)(人年)

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额(C53) (亿元人民币)

科技机构数(C54)(个数)

收入三大系统(SCIEIISP)论文数(C55)

RD科学家和工程师(C56)(人数)

产业

孵化

环境

C6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目(C61) (个数)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产总值(C62) (亿元人民币)

入园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增长率(C63)

园区创业中心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C64)

上述指标体系为理论指标体系,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发展的特点,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可以有目的的筛选。需要说明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外生竞争力因素中的产业技术支持环境因素与内生竞争力因素中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因素,二者共同构成广义技术创新能力因素。本文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定义的创新能力因子包含于广义技术创新能力因素。

3 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和分析过程大致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了对指标值进行比较并消除量纲的差异及数量及所造成的影响,需要对样本原始数据进新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的指标值均值为0,方差为1。为了方便,我们原始指标值和标准化的新指标值均用x表示(即x1,x2,…, xp ),标准化后的公共因子变量记为F1F2…Fmmp)。

2)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x=AF+ε     

3)因子分析模型的求解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关键是要根据样本数据矩阵估计因子载荷矩阵A,求出因子载荷aij本文采用主成分法。A=(aij)=μi   

4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变换,使其其结构简化,以利于更好的对因子进行经济解释。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变换。

5 根据主因子贡献率,计算各变量的系数矩阵,并将其转化为线性方程式,即因子数学模型。

6 根据主因子贡献率的大小,建立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

4 实证分析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和建立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理论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二项指标,来评价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笔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其竞争力得以持续发展源泉。因而,对于指标的选取要注意突出创新性的指标,并且力求能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市场的竞争这一竞争的本质。该十二项指标是:体现产业投入的RD经费占GDP比重、产业RD人员,体现产业产出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体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新产品销售率、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体现产业政策环境的政府RD经费投入占RD经费总额比重,体现产业技术支持环境的RD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额、RD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研究方便现对其分别做从X1........X12的变量命名。

4.2  因子分析应用

了保证原始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选用了2009年中部六省官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9]。根据原始数据,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以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90﹪为原则,选用因子分析法选择主因子,提取了三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5.123%13.972%6.305%),并通过方差最大化化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分析模型(图表略)可知:

第一个主因子F1主要由X2X3X4X5X7X10X11X12这八项指标决定,它代表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要素投入水平及创新水平,得分大小反映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并且主因子F1 Xi的方差贡献已达75.123%之多,说明F1是影响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把主因子F1命名为技术创新能力因子。

第二个主因子F2主要是X1X6这两项指标决定,其体现了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的重视程度、投入规模及产业发展的状态。得分大小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发展态势,我们称之为产业发展趋势因子。

第三个主因子F3主要是X8X9这两项指标决定,体现了市场对其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同度,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地方金融或财政政策的依存度。因此我们将主因子F3称之为市场及财政政策依存度因子。

进一步我们得到综合因子得分

F ( )  ( 75.123F1 + 13.972F2+ 6.305F3) 

由此得到各个指标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如表4所示。

2  因子得分及排名结果

Table 2  Component score and sequence

 

地区

技术创新能力因子(F1

产业发展趋势因子(F2

市场及财政政策依存度因子(F3)

综合因子

F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山西

-1.48625

6

-0.32283

4

0.53373

3

-1.18235

6

安徽

-0.85696

5

1.05210

2

-0.94560

5

-0.58318

5

江西

0.60878

3

0.24814

3

-1.03702

6

0.44718

2

河南

0.81646

2

-1.21443

6

-0.66789

4

0.42091

3

湖北

1.00585

1

1.17311

1

1.23027

1

1.04516

1

湖南

-0.08790

4

-0.93609

5

0.88651

2

-0.14772

4

 

4.3 因子分析结论及评价

从表2的综合因子得分来看,中部地区六省中,江西、河南、湖北三省得分为正,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而山西、安徽、湖南三省则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且安徽更是在中部排名靠后(倒数第二),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低等竞争力水平。为了更好的分析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我们取原始数据标准化值为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标值,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将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为高、中等、低三类。(聚类分析龙骨图略)聚类的结果如下表:

3  综合分类表

Table3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chart

类别

地区

湖北

中等

江西   河南   湖南

安徽  山西

由表2可知,在技术创新能力因子方面:江西、河南、湖北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前三,其综合得分也位居前三位,结合原始数据分析表明,这几个省份的技术要素投入程度较高,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位于中部地区前列的原因。该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在最后的综合因子得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徽的综合排名较低,原因就在于其技术要素的投入水平不高,进而导致技术的创新能力较低。在产业发展趋势因子方面:安徽的技术创新能力因子虽然得分不高,但是产业发展趋势因子却排名靠前,结合原始数据分析可知原因在于,安徽虽然技术要素的投入水平低,但是其产业RD经费占GDP比重,尤其是新产品销售率却很高(原始数据为0.8522.26,分别排在中部第二和第一),这说明安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点低,但发展快,在传统产业方面有优势,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率相对较高。(如图1

 

 

 

1  中部六省2003-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率

Fig 1 New products sales rate of new high-tech industry of 2003-2008 year of six provinces of the central region

在市场及财政政策依存度因子方面:安徽得分较低而山西得分靠前,原因在于山西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比较小,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其影响比较大(原始数据为25.71)。

5 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表明,安徽省从总体来处于低等水平。虽然安徽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发展中还与湖北等存有较大的差距,但发展速度很快,其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较大,有一定的产业竞争潜力,因此,安徽今后应该继续保持并重点加强、拓展这种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进一步放大安徽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如做强汽车、工程机械、信息家电等优势产业,发挥奇瑞、合力叉车公司等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市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培育并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大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材料、可再生能源、计算机软件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科技成果,培育产业链,扩大新兴产业规模。三是发挥资源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煤炭、冶金、水泥等基础原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提高附加值,引导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通过更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其次是创新后的技术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仍显不够,加上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造成了安徽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落后。因此,要全面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笔者认为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作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而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是制度创新。政府必须明确做好如下几点: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制度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多渠道、多元化支撑体系。提升安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的整体进步,就必须建立一个资金投入多渠道、多元化的支撑体系,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动整个信贷向科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倾斜;要拓展直接融资市场,改善科技企业单纯依赖贷款的局面;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利用外资。

三是集中培育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提高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体现,有一定的载体,而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优势的基本物质载体[10]。因此,安徽应在产业特色鲜明、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的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等重点发展区域培育和建设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并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高性能金属材料和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以马鞍山市建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为契机,利用钢铁材料、磁性材料、耐火材料、环保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以芜湖市的海螺型材、华亚塑胶等企业为依托,扩大化学建材生产能力,建设超薄玻璃生产线,推进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产业化。积极支持海螺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发展。软件产业基地:抓住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机遇,依托合肥软件园,以科大讯飞、安徽科力、合肥英图 、合肥网讯等软件开发和检测企业为骨干,建设高水平、上规模的软件产业基地。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亳州市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加工示范基地,推进中药种植产业化、规范化。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园的基础上,建立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江中高邦、安徽绿十字公司为骨干,建立淮南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围绕江淮、奇瑞、星马、昌河等汽车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并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分别培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降低整车成本。

四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国际间的人才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人力资本的拥有情况以及潜力发挥的程度。没有强大的智力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撑,没有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创造性作用的制度安排和文化氛围,即使物质资源的禀赋和劳动力资源的拥有再丰富,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不起来,这是由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复杂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安徽省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安徽发展,尤其要引进学术、学科带头人及科技管理人才,促进人才流动的柔性化、自主化。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将产、学、研相结合,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同时,积极以“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加强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分工合作。这样可以使得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在不断学习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安徽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Eric Von Hippel,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128.

[2] Fujimoto, T.M. Iansiti, and K. B. Clark. External Integr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Nishiguchi, T. Managing Product Development[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105.

[3] 范晓屏. 企业竞争力多相测度指标体系的构造[J].中国工业经济,199905:57-61.

[4] International Instiu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 book, 1996.

[5] 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The Macmillan [M] London Press Ltd .London, 1990,127.

[6] 陈向东,田东文. 我国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 199911:28-32.

[7] 穆荣平.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203:28-32.

[8] 高长远,王洪起. 高新技术产品评价系统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02:82-87.

[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9.

[10] Tuan ChyauNg Linda F.Y.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from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perspective: some evidence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1(04):65-85.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zxf760 2010-4-21 21:55
不学无术的研究
回复 fisherman 2010-4-21 22:05
哇!不得了!
回复 wen 2010-4-21 22:46
耗散理论曾经很时髦,现在好象少人问津吧?
回复 wen 2010-4-21 22:48
张贤付: 不学无术的研究
不是不学无术,而是不务正业 :)
回复 qlzhu2003 2010-4-21 23:39
贤付兄的专业功底实在厉害,坦白说,我看不懂!其实大学很多地理专业理论知识看不懂!巧合的是我大学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就是周老师,一个有才很怪的老头!他的很多理论咱不懂!
回复 zxf760 2010-4-22 07:46
文合平: 耗散理论曾经很时髦,现在好象少人问津吧?
文老师,耗散理论一直是物理、自然地理等自然科学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之一。
回复 zgmm 2010-4-22 10:03
非常标准的论文啊,“基于......,以......为例”,取某典型区域做实证案例,设立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得出些结论,现在的地理研究论文几乎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呵呵。比较感兴趣的是——
1、资料数据获取渠道多样吗?除了统计年鉴之外,还有哪些?数据的统计工作耗时间多吗?
2、奇瑞、合力叉车这类是否算高新技术,统计年鉴的标准里算了吗?
3、结论就是因子得分及中部六省的排名结果分析,如果有西部、东部的省区做同样的数据分析,对照,可能能得到更多启示。
4、许多的地理研究,仅借助统计资料,我们中学地理老师也能做同样的像模像样的研究,呵呵。
5、耗散结构理论在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好听的名词,没看出对研究的问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呵呵,以上是自己的感受。还是觉得几个作者,地理教师,呵呵,了不起。
回复 zxf760 2010-4-22 10:15
周光明: 非常标准的论文啊,“基于......,以......为例”,取某典型区域做实证案例,设立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得出些结论,现在的地理研究论文几乎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主要是在想在高技竞争力评价及构建方面做一个做一个探索,丰富其内涵,并取典型区域研究并验证所构建模式的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本身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国内国际学术界争议就比较大,也是经济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数据的获得囬与环境,只能以官方的统计为依据(但中国官方的相关统计数据数据一直被外媒及国外学术研究机构所指责),计算大概花了2个月的时间。
回复 saimen 2010-4-23 00:58
其实很怕读这种论文,水平不够。但还是很佩服几位老师的能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30 16:29 , Processed in 0.0937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