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zozeli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62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开展课内活动思考

热度 1已有 417 次阅读2019-5-29 15:46 |个人分类:课堂教学研究|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多样化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培养。在内容组织和设计上都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教材活动式课文的比例增大,并呈现多样化,增加了读图思考和问题研究,重视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和优化。增加教材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活动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活学活用的能力。改善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局面,让活动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一、课内活动特征(一)课内活动数量增加

人教版地理教材中标有 “活动”栏目的内容统计如下表:

表1 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数量统计 (单位:处)

 

活动数量

课内活动

课外活动

七年级上册

39

36

3

七年级下册

39

38

1

八年级上册

36

34

2

八年级下册

35

35

0

由此可见,不仅活动的数量增加了,而且活动结构也有所调整。教材中的活动按照活动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课内活动,一类为课外活动。传统教学中,课内主要由老师向学生教授知识,较少开展课内活动,活动一般由学生课下完成。改革后的活动场所由“课外”发展到 “课内”,丰富了课堂教学,课内活动的数量明显增加。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如何把握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课内活动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

与课外活动相比,课堂内活动有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课内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被调动,参与度能够得到保证。教师从一个知识的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活动参与的主体。增加和充实课内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

其次,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在课堂内开展活动,不仅对知识进行了拓展,丰富和充实了课堂内容,而且课内活动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交流、总结和反省,可将活动中获取的经验转变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再次,课内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另外,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能彼此分享经验、知识,交流感情,同时寻找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二)课内活动类型多样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地图、图表类

地图、图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图表类活动是学习地理的一大特色,通过读图不仅能掌握地理知识,更能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图表的基本技能”,该类图表的所占的比例很大。地图类活动主要是读图描述、看图分析以及绘制地图,图表类活动主要包括图表的阅读和图表的绘制。例如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找出经纬线、阅读中国地形图、阅读行政区划图都属于此类。

2、材料阅读思考类

这里的材料是指课文中蕴含地理信息的文字材料或者图片类材料,在课内对材料的阅读和思考主要是完成两方面的任务: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表达看法,解决地理问题。这类活动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表达,培养学生材料组织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的能力。例如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分析某地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读图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等。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在所给的典型材料中,需要学生进行有效信息提取。培养了学生集中注意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分出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通过图文资料分析黄河的忧患;读图文分析避灾的方法等。

3、动手操作类

该类活动主要是根据活动课文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课内的模拟演示、相关计算、地理实验、情景模拟等活动。通过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的目的。例如课本中计算地球大小、地球自转与公转演示、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等都是在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的课内活动。

4、自身体验类

该类课内活动是在教师设立相应主题,创设特定的情境下,教师指导、组织并完成预设问题的体验活动。主要有角色扮演和辩论讨论两种体验活动。角色模拟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定角色让学生自主体验。这类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而且能达到灵活掌握知识和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的双重目的。例如多变的天气一节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通过个人旅游谈谈地方特色文化。辩论讨论类是在搜集资料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发表意见。这类活动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集思广益。不仅使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课文中的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都属于这类活动。

、初中地理课内活动开展建议

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新教材的要求全面推进课堂改革,尤其是课内活动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如何有效组织课内活动,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在深挖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做好充分准备,运用科学策略,合理组织编排,并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并做出准确评价。

(一)更新观念,开展课内活动

教师对教材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课内活动开展的频率、方式和效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老师仍认为教材正文比活动更重要,较少以新形式开展课内活动。教师应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从思想上接收并重视课内活动,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课内活动。

(二)以学生为本,设计课内活动

首先,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还不够成熟,不具备独立地将抽象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挑战欲,渴望个性张扬。所以应从学生整体情况出发进行活动设计,从多种形式上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虽然学生有共同特点,但个性也很鲜明有着不同的创造才能。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创造潜能,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现和创造。因此,教师应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兼顾个体学生的特点,接纳学生不用的意见和观点,创新课内活动,打造创造性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对知识的传递

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丰富课堂和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应注意活动是知识的载体,有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过多考虑活动的新颖度、吸引学生兴趣和改变课堂呆板严肃的问题,违背了课内活动设计的初衷。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使活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服务于教学,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活跃课堂的双重目的。教师要充分备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课内活动的质和量,按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开展。

(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

首先,课文内容对活动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但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往往存在差异,所以不能机械的照搬课文,要根据课时安排、学生情况、授课时间、地点等进行灵活调整,突出特色。其次,开展课内活动受时间限制,一般一堂课时间是45分钟,时间太少活动不充分,时间太长,又很难满足教学进度的要求。而且活动形式不同,占用时间也不同。因此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根据活动的形式和难易程度,灵活、合理把握活动时间。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会展现一些新的热点问题,可以与地理课堂相结合,比如全球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人口政策新的调整,都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活动内容,使活动紧跟时代步伐,学生能学习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地理。最后,学生情况参差不齐,灵活掌握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活动形式进行灵活调整也是重要的内容。

(五)合理引导,打造创造性活动课堂

受传统接受性课堂设计影响,在活动中也容易出现教师对学生活动过于约束。比如,教师急于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者教师对活动结果有“标准化”、“统一化”的要求,会出现忽略学生的发言和分享的问题,特别是在动手操作类的活动和亲身体验类的课内活动中表现更为明显。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做好活动中的指导工作,在学生猜想、讨论和分享中扮演好鼓励、引导和答疑工作,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有创新的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活动更好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长江口口 2019-5-31 17:01
可以修改一下段首空格。发布日志,如何使其更加美观?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12925-1-1.html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07:09 , Processed in 0.0766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