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ZHOULIHUA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67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引汉入渭———转自星韵地理群

热度 1已有 537 次阅读2017-11-27 12:42 |系统分类:关注星韵

25日,“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秦岭隧洞出口段6500米隧洞正式贯通,这标志着世界第二长水利隧洞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秦岭隧洞工程预计2020年底全线贯通。建成后,总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相当于100多个西湖的水量,受益人口1400多万人,将大大缓解西安和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

在彰显新形象,陕西突出历史人文和现代文明结合,讲好民间水故事。丰富水利博物馆窗口平台,打造郑国渠灌溉遗产、昆明池、卤阳湖、“关中八惠”、延安时期、新中国先进水文化品牌,增强地方水文化自信影响力。

引汉济渭调水及输配水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3个县城、5个新城和2个工业园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直接受益人口1400万人,间接受益人口600万人,还将归还被大量挤占的耕地农用水。

“‘引汉济渭’可以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每年增加渭河干流水量7~8亿立方米,从而有效提高渭河纳污能力。”王拴虎表示,通过水权置换,在黄河上争取更多用水指标,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行走渭河#李仪祉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景区内的水文化大道可欣赏泾惠总干渠的景色;文化广场上的8根文化柱展示了李仪祉的功绩,百米浮雕墙镶嵌着群山河网、“关中八惠”和秦人治水的画卷;20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展示了我省古代、近代治水历史,及我省未来水利规划和水文化,还陈列着李仪祉生前修建泾惠渠时使用过的工具,及手稿和著作等;位于馆区深处的仪祉墓园,接受后人的拜谒瞻仰。李仪祉纪念馆投资1.3亿,耗时一年半修建。李仪祉纪念馆开放也是陕西省首座集水利发展史、水利文化展示、水利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纪念馆。

【陕西水利博物馆】是在泾阳县王桥镇李仪祉纪念馆基础上成立的,是陕西省唯一一个水利专业博物馆,集水利发展史、水利文化展示、水利科学普及于一体。共分为水文化大道区、文化广场、纪念馆区、李仪祉墓园区4部分。展示了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

1929年,持续的大旱使得整个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赤地千里,最终酿成数百万人丧生的“民国十八年年馑”的惨祸惨痛的灾难使人们想起了水利,也想起了李仪祉。1930年底,主政陕西的杨虎城将军毅然决定将此前搁置的陕西水利事业作为省政的首要,并力邀李仪祉回陕出任建设厅厅长一职。

  1930年冬,李仪祉欣然应邀,再次回到家乡。这一次,李仪祉以生命铸就了辉煌,书写了历史。在杨虎城、邵力子等陕西军政大员的倾力支持下,李仪祉带领他的水利队伍,先后建成了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式灌溉工程,其中最能代表陕西水利发展水平的,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中八惠”

因关中八惠,民国时期,陕西获得了“陕西水利,居全国之冠”之誉。“民国时期陕西的农田水利事业,不管是新式水利工程的数量、规模,还是近代化的程度,都是其他各省难望项背的”。

1938年3月7日,年仅56岁的李仪祉因积劳成疾逝世于西安。下葬之日,自觉参加送葬的群众达三万人之多。公祭时,日本飞机盘旋轰炸,主持人恳求大家疏散隐蔽,然而人群却岿然不动,场面异常感人。

  在短短10余年间,李仪祉先生主持筑成八惠,灌溉农田300余万亩,惠泽三秦,居功至伟,其人格与精神,足以感召世人,垂范后代。

  李先生一生无女,他曾与夫人玩笑,说认下了三个干女。夫人惊问是谁?先生笑答:泾惠、沣惠、洛惠。

李仪祉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李仪祉是陕西蒲城人,毕生以治水为志,创办了包括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在内的多所水利院校,主持兴建了“关中八惠”水利工程和陕南、陕北诸渠,惠普三秦大地, ​提出“水土经济”概念,倡建“关中八惠”,开创“综合治水”先河,奠定陕西近代水利基础,树立现代灌溉工程的样板,对水利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陕西汉中三堰等3处古代水利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汉中三堰成为继郑国渠后,陕西第二个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水利工程。陕西汉中水利建设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兴建灌溉工程。史料记载,秦汉以来,在汉江大大小小的支流上,先后建有100多处引水堰坝,构成了发达的农田灌溉体系,使汉中盆地因此成为丰饶的粮食产区。陕西汉中水利建设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兴建灌溉工程。史料记载,秦汉以来,在汉江大大小小的支流上,先后建有100多处引水堰坝,构成了发达的农田灌溉体系,使汉中盆地因此成为丰饶的粮食产区。

引泾灌溉始于秦,两千多年来延续至今,从郑国兴修郑国渠到李仪祉先生兴修关中八,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郑国渠的修建,使秦朝的统一有了给养保障,千百年来历代引泾工程滋润着泾三高等地,所以才有了我们的关中白菜心,有了泾阳三原陕商的崛起。民国时期李仪祉先生在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情况下,修建了泾惠渠,从而使泾三高的农业优势得已延存,至今哺育着泾三高儿女。如今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浪潮下,从泾惠渠引水至泾渭新城为西安渭北工业区的崛起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从张家山引泉水至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为现代田园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用水。千百年来,历代引泾工程用泾河水滋润着我们,在新的时期,我们的新区,新城依旧在泾河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它的建成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成功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泾阳
有个中国天然水利博物馆叫郑国渠

在泾阳
有一群人,叫秦商在秦商中,有一位奇女子叫安吴寡妇她便是剧中周莹的原型

在泾阳
有座我国近代著名水利科学家的纪念馆
叫李仪祉纪念馆


#地理图志# 在陕西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处的泾河大峡谷出口处,郑国渠渠首遗址仍然依稀可辨。该渠始建于秦始皇元年,全长300余里,渠道几乎严格地选择了地形等高线,使得干渠以南的灌区可以实现“自流”灌溉,委实令人赞叹。灌溉面积据载4万余顷,使得“关中为沃野”。

至汉代,白渠修成后,改称郑白渠,灌区面积一度达到18万顷。宋代之后,因泾河河床下切,这项水利工程经历了数次改建,渠首海拔不断提高,干渠不断地向上游延伸,先后建起了“丰利渠”、“泾惠渠”等。


郑国渠旅游风景区:红叶红满天 层林尽染似彩霞

引汉(江)济渭(河)-水故事-郑国渠灌溉遗产-“关中八惠”、延安时期-泾阳-《那年花开月正圆》-秦商这组信息很适合一个做一个专题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贾益民 2017-11-27 15:21
图片需要上传文件哟,参阅另一日志http://www.xingyun.org.cn/blog-3369-13886177.html
回复 ZHOULIHUA 2017-11-29 11:51
贾益民: 图片需要上传文件哟,参阅另一日志http://www.xingyun.org.cn/blog-3369-13886177.html
谢谢!倒是会上传就是图片过大还得处理就放弃了,把图片放在相册里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9 01:22 , Processed in 0.0778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