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新高考改革制度下,高校与高中生涯合作机制
郭祥益
一、前言——必须性
培育未来人力时代需求:
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地球暖化,衍生出许多人类、自然环境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多元人力共同面对解决问题。
台湾本土分析——社会变迁带来的教育挑战:
55%国中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免试入学或大学申请入学逐渐成为重要趋势;AI时代,工业4.0时代;世界是平的—今天你懂的,可能明天就没用,重要的是学习力;失去山林孩子。。
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社会的快速变迁,矛盾冲突,问题的多元不连贯,问题的难以预测,问题的混沌不明,面对这一切,我们学校提供了什么?我们怎么样去培育这些人力。
人力培育种类
基础科学人才(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应用科学人才(和产业发生连接)
二、人力培育与生涯辅导
1、人力培育——生涯发展阶段
通过生涯辅导(觉察、探索、分析、评估、统整、做决定),适性扬才(选自所爱,爱其所选),培养多元竞争力。并能够保持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培育未来人才
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认知、学会改变、学会共同生活。
2、过去招生衍生问题
依照分数、主要学科采计、强调速度与结果、家长左右意见、明星学校迷思,导致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过度练习、知识复制,部分学科未采计,轻忽生活整体性,不重视过程,忽视能力与情意的培养,对自己发展不了解,没有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对高校生活不认识,对职业生活试探不足。
3、解决与内应,生涯辅导扮演重要角色
培育未来人才,适应快速世界变迁;改变学习内容与教学,重视生活的结合;评量学习的多元化,培养能力与态度;调整升学制度设计,降低升学压力;适性选择(择其所爱,爱其所选);适性扬才,提升个人竞争力。
4、新高考改革制度下高中与高校合作
生涯辅导体系建构;生涯活动连贯;生涯课程区分与实施;特殊族群生涯发展;个人生涯档案的建立
高中教育的目的——以台湾为例
愿景: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以尊重学生生命主体为起点,透过适性教育,激发学生生命的喜悦与生活的自信,提升学生学习的渴望与创新的勇气,善尽国民责任并展现共生智慧,成为具有社会适应力与应变力的终身学习者,期使个体与群体的生活和生命更为美好)
理念:自发(本体观),互动(认识观),共好(伦理观)
目标:启发生命潜能;陶养生活知能;促进生涯发展;涵育公民责任。
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应为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精神。大学法第一条,大学的宗旨在于研究学术、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的期待:
尊重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主动积极与正向的态度;自我觉醒的习惯与能力;能偶与他人共事以及被领导和领导的能力;有人文与科技的素养与知识;有享受学习,生活与美的能力;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遭遇挫折能够继续奋进的毅力。
三、生涯辅导体系
生命历程与生涯
生命存亡(生计)——职业技术(生活)——角色平衡(生涯)——人生意义(生命)
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自我特质认识不足;适应学校环境待加强;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抉择能力不高;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不知如何进行生涯抉择。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3 12:16 , Processed in 0.0575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