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坚守一点专业精神

热度 2已有 451 次阅读2009-5-27 08:26 |个人分类:思绪如风

如果问一个问题:中学里有没有学术可言?

答案一定是见仁见智的。

持反对意见的甚至会觉得问题非常的滑稽可笑,而且不在少数,而且反对者在我们教师自身群体中就要占大多数。甚至立马会有人举出若干大学学术精神缺失、学术功利化、学术剽窃、学术腐败等等许多生鲜的事例,无非是说,大学如此,中学何来学术?

另一方面,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提高,地方拓展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一些有较深文化底蕴和传统的中学,或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校领导,纷纷建立自己的学术(或者叫学科、教学)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和机构,带有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网络上搜索一番,还真是可以找到一大堆这样的学校。你可以说是装点门面的需要,对外宣传的需要,但你不能否认,其中还有一种真切的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化这个大势所趋的问题,可不能光是叫嚷嚷着玩儿的。

学术这个东西也许太高深,我们不妨将其降低一点层次。作为知识工作者,坚守一点专业精神,多一点自身专业上的潜心钻研,是无论怎么也不嫌多的,可悲的倒是妄自菲薄,得过且过;或者只会黄牛一般埋头苦干,毫无自省、自在、自为的职业觉悟,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说是与知识毫不相关的。

一提起学术精神,自然就离不开清华大学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是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碑文,也是陈寅恪先生自身独立人格的写照。作为一个非显学的历史研究领域的学者,陈寅恪却能倍受后人景仰,乃至在相隔数十年后,他的大名依然能重焕光彩,成为知识阶层膜拜和骄傲的对象。


以下是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语出处的搜寻和了解,略作整理,关于陈寅恪的生平,不熟悉的可以自己去搜索些资料。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清华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溺昆明湖,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和赵元任在是当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第二年,陈寅恪为亡故的王国维作《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段发人深省的话: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在后来的解释和叙述是——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认为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关于陈寅恪名字读音几点新悉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fisherman 2009-5-27 17:17
现在能潜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太少了! 现在有学术界,有太多的不自由、有太多的诱惑!
回复 tzzxywx 2009-6-10 12:07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天天写教案,30年不一定能够成为名师,天天搞学问(学术),3-5年就可能成为名师。
回复 wandxl 2010-3-26 23:10
姚卫新: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天天写教案,30年不一定能够成为名师,天天搞学问(学术),3-5年就可能成为名师。
姚校说得很对,但现在的问题就是,现在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无心搞学术,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宁愿周末出去打麻将都不愿意备下课,哎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6:02 , Processed in 0.0853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