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师生主体的“协调共振观”

热度 4已有 592 次阅读2014-11-6 14:45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德勤地理, 教学, 课题


主体性教学是从属于主体性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思潮在九十年代兴起,近年来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学生、教材三主体论”、“主导主体论”、“互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相关研究和争论很多。反观国外在主体性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与理论,也给我们一些借鉴:杜威的"做中学",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维果茨基的"略为提前"的原则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实施或探讨着有关主体教育的问题(严仲连、曹霞.谁是真正的主体:关于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述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我们从教学交往的复杂性、“立体观”出发,提出师生主体的“协调共振观”。


“共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主体,应该是互为策动力的。教师的课堂设计、有效引导、适当讲解能够促进学生主体的发挥;而学生积极的课堂参与、活跃的思考互动则能进一步激发教师教学的灵感。师生主体协调并互为策动力时,能使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等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就能共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如今常见的论调。但我们认为,如果教师缺乏教学自信,没有教学主张,则教师所谓的“主导”只会成为一种盲目、被迫、应付的表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的“主导”唯教材、教辅是从,唯“专家”是从,唯“领导”是从,那么,这样的“主导”僵化不易,缺乏对课堂生态的分析与应对,很多时候则会成为“误导”。它造成了如今课堂上教师主体隐性缺失的主要根源。而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反观如今的大量名师,他们的课堂都因为有各自人格魅力的彰显和自信的学术主张而显得与众不同。他们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挥自我主体,并最大程度的与学生主体协调共振。


某种程度上,教师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和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在课堂之上(工作场所),其他人不能直接干预其工作。比如医生,在手术台上,可以进行会诊,甚至可以通过远程进行一步一步地指导。但在课堂上,任何一个专家都不可能站起来打断教师,说“你这种上法不对,应该……上”。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师主体的适当、正确的发挥。


吕型伟先生认为,从西方三百余年现代教育的发展,到中国百余年的现代教育,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可以归结为:一是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二是统一的基本要求和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三是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关系之间的矛盾;四是教师本位和学生本位之间的矛盾。吕型伟先生对教育的出路提出了一条假设:似乎是寻找结合的,或者说在寻找这些矛盾的中间地带。 地理主体性教学有着相似的认识:就是地理教学的和谐与高效,来自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协调共振——也就是来自对“师本”和“生本”的平衡点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哎哟一朵 2014-11-6 17:24
孙老师说的应该是度的把握。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共振双赢的效果。 从孙老师的文章看出必然多读多看可以如何运用自如各种理论和说法。学习了。
回复 苏@地理劳动者 2014-11-6 17:32
孙老师,您的一句话我转载到QQ上喽哦
回复 苏@地理劳动者 2014-11-6 17:34
就是“过好幸福的下半辈子——试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
回复 geonet 2014-11-6 19:14
孙老师的文字可谓字字珠玑。
回复 chinasun 2014-11-8 09:30
geonet: 孙老师的文字可谓字字珠玑。
贾老师过誉了……
回复 chinasun 2014-11-8 09:31
哎哟一朵: 孙老师说的应该是度的把握。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共振双赢的效果。 从孙老师的文章看出必然多读多看可以如何运用自如各种理论和说法。学习了。
正是如此。课堂其实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师生是互为主体的,课堂中的信息流和能量流最终也应该指向教师和学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回复 wqp578 2016-2-26 14:46
孙老师对教育历程的把握真的值得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12:05 , Processed in 0.0732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