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
这里截取部分,有侧重地把地理学科核心思想以及在地理试题中缺失的现象单独提一下。
一、几个试题现象
地理学科思想作为地理教育的“凝结核”,对它的考察,常出现在一些省市的大型地理试题中,比如在江苏省地理高考试题中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考察:
如2014年江苏高考试题29题第5小题(材料略):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参考答案:“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又如2017年江苏高考试题29题第4小题(材料略):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 )。参考答案:因地制宜。
在回答上述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因地制宜”是不是地理学思想,是不是地理学核心思想!
另外,在一些试题的答案组织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
如2018年江苏高考综合试题27题第4小题: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参考答案: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又如2019年江苏高考综合题28题第4小题(材料略):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参考答案: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试题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和基本观念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挥棒”作用。对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农业发展方向的回答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在描述农业现状;而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的探索和经验所发挥的作用只呈现在经济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那么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哪里?
二、什么是地理学科思想
学科思想是对学科的研究对象、特征及其内在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它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的精髓所在。我们认为:地理学科思想是由一定的地理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行为规则构成的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的地理理论与方法系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理学科思想进行清晰理解:
一是地理学科思想既包括那些对生产生活与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地理“思想”,还包括那些结构完善、发展成熟的地理“理论”与“方法”。比如可持续发展思想、区位理论等。
二是地理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是有区别的。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虽然对行为都具有指导作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学科思想是由相关理论、方法构成的清晰的系统,而学科观念很多时候是不清晰的、不系统的认识或看法。它们在情感左右和理性思辨上存在着差异。
三是地理学科思想的发展自身有其一个过程,因而在不同的时空,不同思想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而有完善与不完善、边缘与核心之分。比如,“就地理学科中的人地关系思想而言,经历了从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的复杂历程。”
地理学科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早期混沌的整体思想,反映了地理学科思想的萌芽,比如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二是探寻区域差异和人地关系的因果思想,比如经典区位理论,人地协调观;三是辩证、整体的系统思想,比如可持续发展思想。
所以,前述“因地制宜”是不是地理学科核心思想,甚至算不上地理学科思想。它只是早期地理学科思想的萌芽。如此重要的考试却考察地理学科思想的萌芽,这让发展到今天的地理学科情何以堪!
只有基于一定的地理学思想与理论,根植于学科精髓,才能使我们的思维打上地理的“标签”,并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如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来,对上述2018、2019两道高考题可做如下理答: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样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哪个更趋合理。
由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地理学科核心思想在地理试题中的缺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或者是我们不能认识到哪些才是地理学科核心思想,或者是不能在地理学科核心思想的引领下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是地理思维欠缺的问题了。脱离于学科核心思想的教学和试题,其后果不仅会使地理教育在方向上走入错误的途径,还会使社会对地理学科的学科价值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让地理学这门学科显得随意而失严谨、松散而缺结构、肤浅而少内涵!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4 16:57 , Processed in 0.0610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