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坦白的说身为教师的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因为我对读书的热情并不是很强烈,更谈不上渴求。好像是孔子说过:一日不读书则食之无味;二日不读书则寝之不安;三日不读书对镜则觉面目可憎。我没有这样,杂志订了不少,书也买了不少,经常是走马观花,精读、细读的很少,更多的是在有点灵感想写点东西的时候临渴挖井。自己觉得与工作室里面老师相比,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层面上东西知之甚少,自己开始走上“被读书”的历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感觉受益匪浅。
孔子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君子了。读书人最向往的就是与君子接近或成为君子,正因为此,我读书的理由变得更为理性了。假期中我仔细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受到不小的启发,今天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有时我常想,这辈子做教师的选择对不对呢?就这么辛苦下去、平凡下去吗?作为教师哪一个不想成为一名教育家,教育专家。但是这个目标很高,离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很远,但是我们也决不能放弃追求,要争取成为学生拥戴的优秀老师。从《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里时我了解到:他曾经是一名工人,却150次打报告要求作老师,这是何等地执着。他是一名语文老师,用20课时教完200课时的内容成绩却好的出奇,这是何等地智慧。他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市级教育局局长的人,这是何等的境界。虽然他只有初中毕业的文化,但是数十年来如一日地忘我地求知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时,他回答说:可能是我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想想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有几间屋子和走廊从地板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空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他还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教师打开世界之窗的书,就可称学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书籍又何尝不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阶梯?我能向魏书生老师那样12点之前不睡觉一直在读书吗?我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每天记录教育现象,集体研究讨论分析试验吗?即便是我能了,我具备库姆斯研究的一名卓越的教师,所需要具备的1000多个素质能力吗?现在看来,不可能赶上专家的阅读量了,但是一定争取精读、细读,边读边思考,期待通过阅读反思促进自己的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看完《班主任工作漫谈》,回想自己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的管理,得与失历历可见,寒假开学后一定告诉年级组的几个班主任:学会倾听、理解孩子、赏识孩子、尊重学生的兴趣非常必要,对于成绩不理想或者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要耐心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