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yanning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70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对“爱心”与“ 教育”的再认识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热度 1已有 486 次阅读2013-12-21 10:53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书中那一段段、一幕幕的感人故事和情景,也不是他对“后进生”与“优秀生”的深入分析及创造的解决策略或方法,而是其中流露出的李老师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对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方法和技巧无疑对我很大帮助,但我认为那些思想和观念对深入理解和认识“教师”、“教学”、“教育”及“学生”等,有着更加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什么是爱?

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早已成为了最基本的素养。但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这份“爱”似乎问题颇多。老师们时常叫屈“我是为了他们好啊”,可现在的学生反倒是不领情,不懂得感恩。也许我们真的把误解了。

李老师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虚假、敷衍的;此外还应该是平等的,不以分数的高低来区别爱,不以居高临下的身份来施舍爱。总之,教师对不同学生的爱是真诚而无差别的,教师表达爱的方式也是真诚平等的。

同时,作者认为,爱不是凭借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去占有,去改变对方,不是站在高处的命令与要求;更不是无条件的满足、迁就、甚至纵容。教师应使自己的这份爱心不分彼此、不图回报、永不停息地真诚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二、    何谓教育?

在李老师看来,教育要充满“民主、科学、个性”。我想,这里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是“民主”,即教育是“人”的教育。在教师眼中,学生应该是鲜活的,富有个性,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把他们当做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任我们摆弄的“玩偶”、被我们看管的“犯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不是制造流水线上的商品,更不是在喂养动物,我们要关注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特种的恰当位置。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太乐于比赛和竞争了,但我们忘了这个字有多可怕,左边一把匕首,右边还是一把匕首,一个伤了自己,一个伤了别人。”我想这何尝不是我们当下的写照呢?把学生变成了“学习、考试和竞赛的机器”,以致他们失去了人的灵性、情感,甚至理想。当我们抱怨学生没有礼貌,不知感恩,麻木不仁的时候,可曾想过也许这就是“自食其果”吧?

三、    教师,怎样的角色?

在书中,李老师详细阐述了《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引发了我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孟子曾告诫我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想应该抱着“人不需要被教育,但需要被提醒”的心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以“长官”的身份来要求,或是把某种观念、想法强加于人,而可以长者、朋友的身份来提出我们的建议或参考,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一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愿意把教师当做“问询处”一般,将自己的困惑、想法与我们交流、探讨。我想,这应该是师生沟通最本真、最和谐的状态。

做学生的指路人、推荐人,而非包办人。李老师在书中指出:教师慈母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往往使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多给学生以引导,疏通,通过发问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或问题,而不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在李老师看来,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固然令人敬佩,但却难以培养出人格健全的现代化新人。笔者认为,教师就如同帮助学生过河的小船,是他们在某一阶段所使用的工具,学生若要到达彼岸,顺利登陆,那最终就一定要把船舍掉。

根据阅读本书带来的启发,并梳理书中内容,厘清的观点是:教师应站在智者的高度,以朋友的身份,秉持“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观念,因材施教,培养志存高远、独立思考、活跃而又有责任感的公民。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3-12-21 13:32
做有思想的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7 02:28 , Processed in 0.0756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