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不由得想起了西西弗斯(2)

热度 3已有 549 次阅读2011-3-31 00:49 |个人分类:课改教研|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四)文件解读也能妙趣横生

  2011327下午1:00,开始另一个讲座,主讲的是一位中学校长:《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规划纲要》政策学习与解读。

  先是介绍自己的学校和作为校长所抓的一些工作。印象深刻的是,校长深入课堂,每学期听课100节,寻找教改的突破口。如在起始年级搞分层走班制教学,搞小语种(德语)特色,目前在思考准备着手的是区级重点中学如何搞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学制的贯通等问题。

  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宏观层面的东西,但看得出来,作为深入一线实践的校长,面对的许多困境和处境,是与教师心灵相通的,消除了台上发言人与台下听众教师的地位落差,再加上融入了许多个人的有见地的思考,整个讲座我们听得很投入,不时有会心的笑声。比如:

  中国很多东西是大而不强,经济、科技、教育;

  关于课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这种区分并不能体现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关键应该是,学生是低主体还是高主体,教师是高水平主导还是低水平主导;

  对教改的必要性深信不疑,现在的小班化,教改可谓正当其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是民族素质的奠基石,并用最质朴的话说,男孩象男孩,女孩要象女孩,间接回答了我上午提出的男女生学业水平的明显差异的问题;

  教育的公平,包括入学权利的公平(起点)、机会的均等公平(过程)、教育结果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就是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讲、多动;并从解放后沪东中学第一任校长、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八字教学法,到现在有人提倡“后茶馆式”教学,再讲到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从低到高的7种不同教学策略(现在查询搜索,了解到就是所谓的学习金字塔)——在分析学习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时,“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听讲中,很自然地想起并关联地写在笔记记录位置,陶行知的十二字理论:学七十、教八十、让九十、求一百。道理皆相通啊!);

  提到学业负担重的问题,择校的问题,本质是深层的社会问题。社会没有为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收入差距,社会福利和保障的不完善,不能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导致所有的人朝一个方向走,还举例德国从小学开始分流的现象,我们如何做到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承诺?有的人民希望学校组织补课,有的人民不希望学校组织补课,有的人民最好是自己的小孩补课别人的孩子不补,呵呵,人民是很复杂的;

  其他如“钱学森”之问、洪堡和现代大学制度、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家办学和吕型伟对校长划分的5种类别、不同国家里教师的身份制度等,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引发许多深度的思考。

  这是一位非常智慧的校长,2个小时里我们并不觉得乏味,就像坐在茶馆里听一位长者的长聊,给人带来许多启示,睿智而富有个性化的感悟,幽默且带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让我们开怀,让我们沉思,让我们无法平静。

 

(五)提问作结尾,催人思索

  最后,抛出10个问题,既是对内容的归纳,也能催人持续去思考探讨(我觉得,这个提问结尾的办法,非常值得今后在讲座中借鉴)——

  1. 如何理解“钱学森”之问?

  2. 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

  3. 政府对公共教育应当承担有限、还是无限责任?

  4. 为什么教育家办学不多?

  5. 如何“探索和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6.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8. 如何理解教育公平?

  9. 为什么中小学存在同质化、趋同化现象?

  10.深化课程改革能实现优质、减负、公平等目标吗?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fahai 2011-3-31 11:32
从小学开始分流需要测验的发展,就按目前国内的评价方式,分流也是好心办坏事的事情。
其实个人觉得,听者的态度比较重要,如果您以学习、欣赏的态度去听,一切都是值得学习的,反之一切都是有问题的,不屑一顾的。口口先生一定是很谦逊地去听了的。
回复 zgmm 2011-3-31 14:21
fahai: 从小学开始分流需要测验的发展,就按目前国内的评价方式,分流也是好心办坏事的事情。
其实个人觉得,听者的态度比较重要,如果您以学习、欣赏的态度去听,一切都 ...
仅仅是举这么个特别的例子,并非要照搬学习,主要说明的,不是评价方式的科学性,而是社会的结构和职业观念的不同。
http://www.oushinet.com/172-2967-76706.xhtml
听的态度,大抵认可的是,先敞开接纳,再吸收批判。
回复 qlzhu2003 2011-3-31 19:02
已学习!
回复 fisherman 2011-4-1 23:21
zgmm: 仅仅是举这么个特别的例子,并非要照搬学习,主要说明的,不是评价方式的科学性,而是社会的结构和职业观念的不同。
http://www.oushinet.com/172-2967-76706.xh ...
先敞开接纳,再吸收批判。

这个态度的确是我们需要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7 01:32 , Processed in 0.0722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