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学生文章:舌尖上的中国

热度 3已有 919 次阅读2012-6-1 13:03 |个人分类:例行教学|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中国, 文章

 
地球小博士竞赛,某高一学生的文章,副标题为教师添加。

 

舌尖上的中国

 

——从人口迁移看文化交流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广物博,饮食文化自然也是不可小觑的,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的一部分。国人自古就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理。在饮食上讲究滋味,想尽办法,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弄出特色来。

据了解,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还记得有一次受朋友相邀去吃饭,他口味喜辣,以麻辣著称的“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自然是他的不二选择,而口味比较清淡的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川菜作为四川盆地文化的特色,表现出当地泼辣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麻辣风味也着实把我的味蕾辣的难以忘却。

我也同样留心了一下学校和地铁站周围的一些餐馆,不仅有本帮菜,还有不少湘菜馆、粤菜馆、浙菜馆等等,还有不少带有异域风情的餐馆,每到饭点顾客就源源不断。看来人们早已渐渐把饮食当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了。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如哈尔滨的猪肉炖粉条、杭州的西湖醋鱼、广州的老火靓汤、瓜果之乡上的大盘鸡,青藏高原上的酥油茶等等不胜枚举。而这句话在现在看来却似乎有些过时,在当地也可也吃到其他地区的各色美食。

在我眼中,这也是我国各地区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一种切实的表现。文化的进步须要依赖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又必须在不同文化互相碰撞接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在从前,物品的流通性远不如现在,一个地区的食物结构基本是当地的产物。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日益便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随之而来。大量人口居住地的变化,也会改变一个区域的物质结构,把他自身文化从迁出地带入迁入地,形成空间上的流动,而饮食习惯则是一个人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自然也不那么容易改变,所以各地饮食业也随之进行调整和变化,以迎合消费者需求,扩大市场。

同样地,迁入地居民也因此在身边渐渐发现了更多令人垂涎的美食,引起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这也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

我国饮食文化代表着东方式的饮食文明,是世界饮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他国互相影响,在追求美食色香味的同时,更注重营养上的搭配。中国饮食走向世界,并且以其深厚文化底蕴以及雄厚的实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的认可。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冯士季 2012-6-2 11:08
有条有理,逻辑缜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这么高了!汗颜。
回复 坐海听潮 2012-6-2 14:00
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也可以看出,央视的记录片对这位同学树立地理空间的概念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
回复 优雅小鸭 2012-6-9 14:43
"很多人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推崇是因为它宣扬和传递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反应都是一种人地关系,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处。

中国地域的广阔造就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巨大地理差异,于此同时也形成了人们适应不同地理环境的文化差异,从各地的饮食、建筑等人文风情就可以反应这种差异。中国美食的多样就是中国人适应人地关系的一种调和的结果。地处闷热潮湿的四川盆地的人们,造就了辛辣刺激的火锅盛宴,南北气候差异形成了南稻北面的格局,漫长的海岸线促使人们追求来自大海的美味,崇山峻岭的山区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山珍……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既不放手屈服形成自然环境决定论,也不骄傲自大崇尚意志决定论,中国历来推崇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任何时候脱离了这个轨道都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1 01:18 , Processed in 0.0722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