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精选

已有 669 次阅读2004-6-22 23:01 |个人分类:地理探险

 

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精选

  兄弟,这钱给你买车票

  前往康定的山路,随着海拔的抬高,愈来愈坡陡、弯急了。四周山岭的顶上,去年的残雪尚未完全融化,这和相去才几十里、已能日映鲜果的樱桃沟,真的是两个不同的所在。


  下午4时左右,已走出40华里地,距当夜的食宿点——鸳鸯坝,尚有10余里地时,我已明显地感觉到大气中供氧不足了。不久,在我翻越一个山岗时,我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心脏也感觉像有尖针在刺着,左胸像压了一大块铅似的又闷又胀,我难受极了。我唯有捂住胸口,并将嘴巴张大,朝着那空旷的山谷拼命地呼气,吸气,呼气,吸气……而那吸进的气总不够我用。最后,就连我的那已征战了三年、跋涉过半个中国的双腿,也僵直在那山岗的陡坡上,再也无力向前挪动一步了……

  就像马上要死过去的我,赶紧放下背囊,挣扎到一块大石旁,全身瘫痪在了地上。我的眼前,是一片巨大的昏暗
……

  这种极难受的感觉,一直持续了约一刻钟,渐渐地,我缓过气来了,心脏部位的难受也松弛了些,我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地狱的门前逼达了一番后,又很幸运地被赶了出来。

  待喘气差不多平缓后,我查看了一下海拔表——指针停在了海拔3600米上。这是我徒步壮行全中国后,截至当时为止,所到达的最高高度。我意识到:我已进入挺进川藏路途中与我的身体适应情况相对应的艰险地段了。刚才的那种难受不是平白无故的,我将面临能否顺利挺进川藏,以及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这只是一个信号:海拔3600米处尚且如此,以后不断要面临的海拔40005000、乃至6000米的高度将如何过去?!

  我找到水壶,喝了几日。然后,将剩下的全部倒掉,以便尽可能减轻些负重。


  其实,我这个人是万不能断水的。即便居家时也是如此。多年来,每晚看书写作至午夜,便能喝掉一大暖壶水。在前三年的旅行中,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草地或是山岭,我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水,只有在我实在不堪重负时,才会舍弃这一掏生命之源的。

  当然,这也是要看具体情况的,这次是考虑到,至当夜的食宿点还剩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太阳也已垂到山后,山岭间的温度甚低,对水的需求相对小些了。而我那背囊里的资料、笔记和相机等,是万不能减去的,尽管已重达30余斤。.

  就在那时,有三个背荷行李的藏族人也从山岗下走来,他们先前就紧随我后面走了好长一段路,刚才我遇到的麻烦,他们在盘山路上看得十分清楚。


  这三个藏民走到我的身边时,停住了脚步。三人的脸上同时露出了非常友善和关切的神态。他们将背负的东西放了下来。

  向来害怕连累别人,硬汉作风贯彻一生的我,估计他们马上要开口说什么了,就抢先开口道:

  没什么事,你们走吧!我只是想休息一会儿。


  看得出,他们还想说些什么。我便将脸转向另一边……

  他们都有着一张十分生动的、只有这块高原上的藏民族劳动者才特有的脸谱。他们走出很远后,还不时回头看看我
……

  终于,我一步一步缓缓地走上了那个山岗。尽管海拔又提高了些,呼吸仍感觉不畅,但情况不再变得更糟。

  到了山岗后,我又放下背囊,在一堵士墙边坐下,准备再喘口气后,一鼓作气赶到目的地。


  此时,我又见到了刚才那三个藏族人,他们坐在附近的一块车站木牌下,等着过路的客车。我朝他们笑了笑,便抓紧时机休息,避免一切消耗体力的举动。

  不料,当我背上背囊,准备继续前进时,那藏族中年汉子同三人中的那位少年径直向我走来,候他们走近时,我才发现那汉子手上拿着210元钱的钞票——他们要将这钱往我手上塞。我连忙摆手:


  不行,不行,我不能收你们的钱。

  那中年汉子见我不收,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急忙比着手势向我说了几句藏话。我只听懂了兄弟这个词。


  那少年接着用汉话道:我阿爸说,你一定是没钱了。这钱给你买车票。这路难走得很,你也走不动了。

  天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感动极了
!

  我连忙请他们坐下,解释道:

  我不是没有钱才走路。你们搞错了。生怕他们还不情,又补充道:我已经走了三年了。从上海绕了个大圈子才走到你们这里的。

  那少年听懂了,忙用藏话向他父亲解释了一遍。那汉子听完,神情庄严地对我竖起大拇指道:亚哞、亚哞”(藏语:的意思)


  此时,我们仨都笑了。仍坐在那边照看行李的,是那少年的母亲。她也笑了。

  当我掏出烟给他们抽时,那辆驶往康定县城的大客车开来了。这父子俩还想再最后争取我一下,但我不由分说地催促他们快上车,他们这才十分不舍地离去。天黑之前,这三位善良的人便可以到达康定。


  一直到望不见那辆远去的车后,我抖擞了一下精神,继续前进。

  在孤身徒步壮行全中国的漫漫征程中,我将严格按照徒步旅行的国际惯例行事,只有在三种情况下可以临时借助交通工具,即:


  一,按原路退回时;

  二,到达某地后,因原地参观、演讲等活动,暂不前进时;


  三,涉江、河、湖、海,无桥可过时。

  此外,每日均要作好详实的笔记,取得邮戳及留宿处的证明材料,鞭策自己将这一壮举进行到底。途中,无论于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次犯规,即可被认为是整个计划的失败
!

  不必讳言,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绝对完美的动源,唯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他们在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种理想境界时所要求的水准,往往会达到某种近乎苛刻的程度。对于他们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热情,在通常情况下,许多人不是不屑一顾,便是认为难以置信。然而,一般来说,理想主义者面对这两种,甚或更多的反应均不会太在意。他们始终陷入在那种类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追求遥远理想的过程中而难以自拔。他们所作的一切,均出于自觉。

  这,就是我绝对不会接受那三位藏胞的钱的缘故。或者应该换一种说法是——绝对不接受坐车。


  三年中,这种上车即可轻易到达前方的诱惑,真是太多了。但这种事对一个儿时就梦想孤身徒步壮行全中国的理想主义者来说,算不了什么,即或他的眼前正面临着巨大危险。

  然而,我确实接受了那三位藏胞对我的另一种诱惑,并几乎立即使我消除了未进藏前的许多不必要的顾虑。在我刚踏上这块神奇的、尚未被大多数人了解的高原时,他们的善良便为我敞开了一扇可以由此窥测这片高原纵深处的窗户……

 


 

余纯顺墓前碑文详述

 

 

 

 

 

  壮士余纯顺,1952年生于上海普通工人家庭。早年生活困顿,但志存高远,有遗世孑立之貌,又于非正常年代,十年务农刻苦自学,以凿壁偷光,断齑划粥之精神发愤进取,为广博的知识构建打下基础。

  并于1988年夏月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八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叩访3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行程八万余华里,又创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记录。威名震寰宇为众人景仰。民族之精神,从此注入新的内容。19966月在征服死亡之海罗布泊时不幸遇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英年


  早逝,时值46岁。

  壮士余纯顺,倒下的是躯体,前进的是灵魂;中断的是旅程,不朽的是精神。值此逝世周年之日,谨代表各地关怀者为壮士重立碑石,布奠倾觞,吊祭天涯。浩浩乎!平沙无垠藑不见人,云山万里萍踪漂泊,罗布泊畔地阔天长,骨曝沙砾不知归路。余纯顺君,浪迹天涯兮,风雨八载。中华壮士兮,一去不返。天地孤身兮,连年奔走。斯人已逝兮,壮志长存。


  黄海伯 一九九七年六月

 

 更多信息:http://www.cctv.com/special/260/#nav2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danxilin 2005-4-22 12:02

俺到时候也会如此壮丽的逝去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21:01 , Processed in 0.0788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