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过程与方法(二)

热度 4已有 934 次阅读2013-8-7 00:30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德勤地理, 专题, 课标

近日下载了一些关于对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相关论文,捋了一下对其认识和理解。一家之言,言者无罪。
 
一、什么是“过程与方法”——不是概念、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关注“对象”
 
有文章认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明确定义的不多,并基本上已达成共识。并例举了陈澄、樊杰教授在《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的定义: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对此,个人认为不是很妥当。一则,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很明显,“过程与方法”及其“解释”不能反映出相关内涵和外延。二则,陈澄、樊杰教授的解释并不是对一个概念的解释,最多是进行了些许说明。
 
那么,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如何来理解?新课标为什么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目标来提呢?
 
首先我们来看,“目标”有多种解释,比如可以是对象、达到的目的以及指向的终点。在我看来,这里在整体上提的“过程与方法”,应该用“对象”来解释更好。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其实就是要我们具体从三个“对象”上来关注课程的实施。而在“过程与方法”具体阐述中,则着重指出了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要求。
 
因此,作为课程实施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对象,“过程与方法”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的”过程与方法,以此方能区分新课改前后的对课程实施的不同。而不是像一些研究者认为的将过程和方法肢解,去深度阐释“什么过程”与“什么方法”。比如,“林培英教授认为,将‘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比较容易理解,要真正理解把‘过程’作为一个目标,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过程’一定是达到‘目标’手段的看法。简单地说,让学生体验某个特定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可以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而不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目的的中间环节。”(引自高晶华、黎倩雯《我国地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述评》,地理教育,2010年1-2期)
多数人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正确掌握。一些文章认为“这一目标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表明新课程正在‘由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体现出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我想说的是,在新课改之前,是不是就没有学习过程,是不是就不注重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是不是就不关注学生的发展?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死记硬背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地理试题的回答比如包含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分数也是关注学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上提到的种种论述和认识,不仅不能理清我们对“过程与方法”的认识,相反会“浅入深出”地在认识上让我们一线教师坠入新课程理念的“迷雾”之中,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而以上种种的根源,皆来自对“目标”二字的误读。

二、“什么的”过程与方法——地理问题合作解决和实践活动开展、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的过程与方法
由于一些认识将过程与方法看成是新课程要达到或实现的目的,因此将其放入整个学习中来看具体的过程和方法。并由此提出了要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研究学习方式等等,一些研究者还抱怨“绝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不了解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真正内涵,对二者的关系不清楚。该目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其中部分原因就是教师意识差,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流于形式。”对此,个人还是有着这样的疑问:新课改之前,教师就不重视对学法的指导?不关注学习方法?答案显然还是否定的。对课程标准解读中的这种“以己昏昏,使人昏昏”的现象广泛存在。
 
地理新课标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结合起来看,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对“过程与方法”这一对象的关注中,应该比较多的体现以下两条基本理念: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再来看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说明: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很明显,这里对新课程实施要关注“什么的”过程与方法有了明显的提示和侧重,即要重视对地理问题(具体的、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地理信息获取、分析、运用于地理问题的解决,以及相互评价、自我表达的过程与方法;要重视信息技术等研究和学习手段在学习中的运用和方法。而不是侧重在对某个知识点如何让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过程与方法。
 
想及在星韵地理溧阳年会期间,和一位老师探讨对命题的研究。我个人总持有这样的观点:命题研究只会使教学陷入功利的陷阱,在求末舍本中丧失学科教育教学本应有的美感和魅力。我认为,将来高考试题的发展方向会更多地向“过程与方法”这一方向靠近。
 
写到这里,我悲哀地发现,我的上一篇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认识是多么的浮于皮毛……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3-8-7 06:58
想及在星韵地理溧阳年会期间,和一位老师探讨对命题的研究。我个人总持有这样的观点:命题研究只会使教学陷入功利的陷阱,在求末舍本中丧失学科教育教学本应有的美感和魅力。我认为,将来高考试题的发展方向会更多地向“过程与方法”这一方向靠近。

支持!顶!
回复 geonet 2013-8-7 07:05
没有时间和机会与德勤、林教授、蒋老师、廖老师、陈老师、龙老师、文老师等深层交流学习有些遗憾,期望以后我们的沙龙搞得更多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人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流,哪怕争论,碰撞更多的火花。
回复 geonet 2013-8-7 07:24
一直没有做过命题方面的研究,至多随自己的喜好胡乱写写试题解析,也发现解析有许多误导,会前刚看关于试题研究 资料http://www.xingyun.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02&extra=page%3D1,亦发现德勤所说的问题,而所谓呼吁中学老师去命高考题的问题,个人并不赞成。在中国不搞应试很难,但教师只为了应试则是教师的责任缺失。在没有当场交流的<我与星韵>http://www.xingyun.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11&extra=中就有一问: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做到了哪个?关注过程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不然很难在几十年之后我们的学生还会记得我们是他的地理!老师。
回复 fahai 2013-8-10 22:56
我现在看到概念一词不会想到它和“定义”、“知识点”一样的静止的描述,在使用“概念”这一词的时候,同样也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不过可能还关注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其实三维目标不过是一种综合或整体的设计思想,并不完全适于一课时的设计。如果局限在一课时中,教师很容易出现“两难境地”,效果反而不够理想。
您所说的关注结果还是过程无非是取向的不同罢了,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其实并非完全对立,适用不同而已。
回复 chinasun 2013-8-11 12:38
fahai: 我现在看到概念一词不会想到它和“定义”、“知识点”一样的静止的描述,在使用“概念”这一词的时候,同样也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不过可能还关注相关事物之 ...
所言极是!简单说,我觉得新课程和以前的不同,应该是体现在对“什么的”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上。
回复 baiqiuxiang 2013-8-13 09:16
因为喜欢,所以分享。
回复 曾经的不在拥有 2013-8-13 12:26
好东西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4 07:40 , Processed in 0.0912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