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庄亚呢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98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盐碱化与土地沙化

已有 173 次阅读2021-6-10 11:30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在习题讲解和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常误将土地退化和草场退化等表现并列,故在教学中刚开始需给学生区分好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表现;学生理清后如何结合情境准确分析土地退化的几种表现发生的地区,原因,影响?除了对几种表现的概念进行理解外,还需对它们本质进行区别,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有效判断与作答,下面以2019年全国二卷选择题第11题为例列举土地盐渍化、土地沙化的区别。

知识储备: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主要表现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土壤盐碱化等

土壤盐碱化最主要的原因有:

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的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的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lo%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的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此外,在盆地内,由于微地形的差异,土壤盐演化程度也会出现较大不同。相对高起的微地形上,由于同时存在纵横方向的湿度差,水分由低处向高处运移,加之蒸发浓缩,积盐多。同理,在农田中,也存在盐分从沟地向埂地运移的现象。成土母土中的盐分是土壤盐渍化的源泉。

土地沙化的原因

土地沙化的原因: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缺水多风)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气候变化: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

开荒:在荒漠化相对集中的西部地区,曾今有大量草地和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过度放牧:西北地区超载过牧日趋严重,其中新疆、广西、宁夏、内蒙古超载率较高,超载率分别达到了121%81%72%66%

滥挖滥伐: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西北地区大规模滥挖发菜、干草和麻黄等野生中药材的事件时有发生。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西部地区农业灌溉比重大,农业、林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水资源需求量增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特别是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匮乏。

试题呈现

【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911

【母题题文】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解析:11题是在第10题的基础上的设问,第10题解答的关键是题干中标红的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和山前平原,由此得出该地海拔较低,无冻土发育,该地风力较大,故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风力侵蚀;再此题基础上学生对11题的选项可很快排除AB选项,但是在CD选项中易纠结,两者在半干旱地区均有出现的可能,气候变化也会造成这两种现象,那如何判断,主要看风力对哪种现象影响最大,风力对盐碱化的影响主要是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分累积,但还要考虑当地水分含盐量;而风力对土地沙化最明显表现是携带大量泥沙,且第10题与第11题答案会更紧凑故选土地沙化。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5 12:51 , Processed in 0.0727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