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沙尘暴与三北防护林

已有 1236 次阅读2006-4-12 16:34 |个人分类:典型事例

      

      眼下又值北方沙尘暴肆虐的季节。今日看内蒙古阿拉善生态屏障严重退化酿成华北沙尘暴一文,感觉沙尘暴是自然环境和人为灾害问题,某种程度上,是科学决策的问题,几乎也是个社会综合问题!引一些文字,以及过去看到的文章——三北防护林 我们还要交多少学费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society entrepreneur ecology社会企业家生态学)的调查显示,草场每年以2.6万亩的速率递减,退化面积达334万公顷以上,原有的130多种植物物种现仅存30多种;植被覆盖度降低了30%~80%,大面积的草场已无草可食;180余种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二、三类珍稀动物)或迁移他乡、或濒临绝迹,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挑战。

  “现在养500只羊,也没有过去养300只羊的收入高。”当地牧民赵文志说。其人为原因就在于推行了不适合当地的农耕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当地生产方式由牧业转变为农业后,种植了玉米等大量耗水作物。大肆开荒种地的后果是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1972年的时候需要用人推着钻打四五十米深的机井。而现在大部分的机井都在100米到120米深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除了风的影响之外,地下水位的下降是罪魁祸首。邓仪认为,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近几年我国继续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了防沙治沙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但这些项目规划决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以林治沙、以林防风”,对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没有“因地制宜”,而是笼统地以“植树造林”一种措施应对,基本没有在认识沙漠化成因和过程的基础上去制定和实施防治战略。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陈广庭告诉记者,我国90%的沙漠化地区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除局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外,都达不到“植树造林”所需的条件

  国家防沙治沙办主任刘拓也证实,我国是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土地沙漠化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三北防护林 我们还要交多少学费

        作者:葛剑雄

  十多年前,我因经常随侍先师谭其骧先生,有机会听到他与黄秉维先生聊天。他们是相交数十年的老友,无话不谈;又都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属地理学部,自然会常涉及专业。

  有一次,黄先生问先师:“某某写文章,说西北古代都是森林,连黄土高原上也是森林,靠得住吗?”先师说:“史料往往很简单,得作科学解释,都是森林恐怕未必。”他举毛乌素沙漠的变迁为例,说沙漠其实早已形成。黄先生又说,地理学界的意见是黄土高原古代不可能有茂密森林,现在根据这样的观点盲目造林,认为可以在西北恢复森林,是很危险的。

  我感到闻所未闻,又向他求教。他说:“很简单,树木只能涵养水分,但本身要消耗水分。在干旱地区种树,非但种不活,还浪费了水,有时越种越破坏环境。”我说这样重要的意见应该写文章多宣传,或者向中央报告。他听了后苦笑:“最多写写小文章吧,没有地方发表的,人家也不会听。”我更惊奇了,因为黄先生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之一,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当时还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难道连他的意见都无法发表,发表了也不受重视?

  但事后我发现的确如此,除了偶然在科普类杂志中见到黄先生的短文外,听不到黄先生的意见,而黄先生反对的观点和做法却铺天盖地,充斥于从专业到普及的各类刊物和各种媒体,形成国家方针政策,变为庞大持续的各种工程。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对现状的观察,我完全赞成黄先生的观点,近年来多次发表意见,认为对西北地区环境的变迁要作全面分析,植树造林要因地制宜,有些地方不能退耕还林,只能还草,有些地方连草都还不了,只能还荒。如果说,历史上的环境变迁过于专业,社会上一般人不易明白,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却是大家看得到的,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干部,难道不知道吗?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积极性那么高?例如,据报道,某区在中央规定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数上又层层加码,以至该发给农民的补贴也发不出。读了《南方周末》7月22日的报道《造林防沙实际无效,徒劳背后有多少利益驱动》,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科学以外的原因。

  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在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漠腹地用最简单的方法使4万亩沙漠重新变为草场,长出了近1米高的青草,而他们与当地牧民只做了一件事———将这片已经退化了的草地封育起来,防止牲口进入破坏。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种树不如保树,种草不如保草”。但在这以前,他们却是在那里层层建防护林带,建人工沙障,种柳树、榆树,还搞飞播撒山杏、沙棘和沙柳种子,花了五六十万却一事无成。

  科学家们原来不知道有这样的方法吗?我看未必,接受记者采访的蒋高明博士就提到,树木消耗的水分远大于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黄秉维院士当年就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而且他们采取的方法在国外早有成功的先例,两周前我在英格兰西南就看到这样的照片,如今植物茂密的石灰岩山岭曾经是濯濯童山,羊群在啃食稀疏的小草。而当地采取的唯一措施,也只是封山禁牧

  既然如此,为什么政府还要投入数以百亿计的巨资,建造被科学家称为“无效”的三北防护林呢?一句话,是利益驱动。蒋高明说:“群众明知道树木不能活,为什么还要种?一是上面要他们种,二是种了有好处。现行政策强调退耕还林,还林有钱,还草没钱或者钱很少,这样,老百姓当然会选种树了。一些地方领导最热衷造林工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某些草原上的林业局将一株不足1.5米的獐子松报价300元!这些树木后来大部分死了,找谁算账去?治沙造林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实惠不言而喻。”

  而且,即使勉强将树种活,也是以透支水资源为代价的。一小片树林成活了,更大范围内却连草也长不好。我们常常能看到显示三北防护林成果的照片或电视片,但见绿树成荫,成排连片,倒也不是假的。不过正如科学家所说,往往是将投入的资金集中到几个容易通过验收的项目点上,这些点占不到治理区域面积的10%!这小块地方即使治住了,而大面积的退化依然在进行,这就是为什么出现“边治理、边退化”、“治理赶不上退化”的根本原因。因此,科学家建议,停止无效的三北防护林建设。

  如果将已经投入的数百亿当作“学费”的话,这笔学费实在太昂贵了,何况相当多的学费白白糟蹋,甚至入了私囊!这样的学费无论如何不能再交!如果对黄秉维先生的意见和科学家的实践还有怀疑,不妨抓紧时间进行研究论证,在这方面交些学费倒是应该的,而且也花不了多少钱。


东方早报:三北防护林 我们还要交多少学费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雨滴滴下 2006-4-12 18:16
“三北防护林”?使人震惊
回复 zgmm 2006-4-12 19:48


专访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博士


  内蒙古浑善达克是京津的风沙源之一。7月上旬,本报记者随同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来到浑善达克腹地的正蓝旗,面前的4万亩草地,青草已长到近1米高,而5年前的此地还是沙漠。过去5年中,科学家和当地政府、牧民所做的惟一一件事情,就是在帮助牧民维持生计的前提下,将这片退化草地封育起来,防止牲口进入破坏。

  简单而有效的生态恢复试验,让中科院植物所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种树不如保树,种草不如保草。在生态恢复上,撤下“人定胜天”的旗子,释放自然力,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认为,这一模式如果得到推广,人主动退到幕后,让自然唱主角———其效果可能远超国家每年投巨资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蒋高明博士。

  记者: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天灾,还是人祸?

  蒋高明:人祸。对草原最大的破坏是过度放牧,不给草原喘息的机会。植被啃光后,土就保存不住了。

  记者:5年前,你们又是如何治理这片草地的?

  蒋高明:2000年冬天,我们到了浑善达克腹地。那里雪茫茫一片,很多地方一根草也没有。

  我们围住了4万亩公用牧场,用传统的方式,设计了一层层的防护林带,建人工沙障,种柳树、榆树。还搞飞播,撒山杏、沙棘和沙柳的种子,花了五六十万,结果都失败了。

  记者:你们如何发现更好的治理模式?

  蒋高明:2002年6月,当地村支书乌日图的儿子胡赫图格到原来的沙窝子里玩,突然发现那里长出了草,草长到143公分。这不是我们种的,我们种的树没有活,而我们没有管的地方,却长出了高草。可见只要我们在一定时期内禁牧,自然生态很快就能恢复。自然力比科学家的力量更大。

  记者:如果让科学家抛弃原来的做法,岂不是很没有面子?你们花了钱,付出了努力,结果还不如不干。

  蒋高明:如果我们花那么多钱还做不过大自然,那就应采取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退出。科学需要发现,我们在这里的实验,最终有了这个发现,中科院在其他4个地方的实验,得出相同结论:封起来不动的地方,生态恢复要比花钱治理的地方好,太值了!如承认这个结果,那么“三北防护林”工程就可以停了。

  记者:为什么认为“三北防护林”是无效的?

  蒋高明: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美国“罗斯福工程”号称人类有史以来的世界级造林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又为四大之首。然而,除了“罗斯福工程”后来调整策略(护土、还草、人退、放弃造林),取得成功外,其余工程收效是不大的,甚至加速了生态退化。

  “三北”中的很多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不适宜大面积森林分布。树木消耗的水分远大于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黄秉维院士当年就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试图通过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由不到5%提高到15%,代价巨大,水分、温度和风速等注定了这是个“童话”。我们承认大西北经过人的努力,长出了不少树木,但这个代价是动用了后代的水资源。其实,用树木去阻挡土地荒漠化的效果,远不如用草在源头“捂”土壤明显。

  记者:为什么我国仍然在大力提倡造林防沙?

  蒋高明:这主要是认识的“误区”,“绿化祖国”常被等同于“树化祖国”。中国的草原覆盖率为40%,森林不到16%,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在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方,天然分布的就是草原,硬要改变它,只能付出惨重代价。

  20多年来,我们用了几百亿资金来“筑城”,尽管局部收效不小,但北京每年仍有沙尘暴。绵延上千里的防护林,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由于普遍种纯林,在发生虫害时,一倒一大片。这些惨痛的教训足以说明,违背自然规律的造林是得不偿失的。

  记者:既然你们和浑善达克当地人知道这种方式是失败的,为什么还在继续这些徒劳无益的事?

  蒋高明:是利益驱动。群众明知道树木不能活,为什么还要种?一是上面要他们种,二是种了有好处。现行政策强调退耕还林,还林有钱,还草没钱或者钱很少,这样,老百姓当然会选种树了。一些地方领导最热衷造林工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某些草原上的林业局将一株不足1.5米的獐子松报价300元!这些树木后来大部分死了,找谁算账去?治沙造林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实惠不言而喻。

  即使造林成功,其投入产出比也不合算。许多牧民甚至到目前为止,也不知道自己的土地被划进了“三北防护林”区。钱肯定花出去了,但是林在哪?钱花到哪里去了?那些资金集中到几个容易通过验收的项目点上,这些点占不到治理区域面积的10%!这小块地方即使治住了,而大面积的退化依然在进行,这就是为什么出现“边治理、边退化”、“治理赶不上退化”的根本原因。

  记者:如果按照你们的治理方式,效果怎样?成本是多少?

  蒋高明:连续5年的实验证明,在草原、半干旱荒漠地区,自然界有能力实现生态恢复。我们采取的“以地养地”、“借助自然力恢复”途径,成本只有每亩20元,而真正用在生态恢复上的费用只有每亩4元钱围栏费!更令人工林所望尘莫及的是在没有任何投资的前提下自然恢复。在草原或者荒漠地区,破坏的因素是人与牲口,生存压力能否消除是决定生态恢复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实现生态恢复效果,必须保障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科学家、农牧民,甚至企业家应当联手,寻找理性的恢复方案,使治理风险有人承担。

蒋高明:干旱区盲目造林不可取

回复 林君 2006-4-13 08:37

3月27日,强风吹过内蒙古五原县农田。新华社记者摄

3月17日,一辆客车行驶在沙尘弥漫的内蒙古临河至乌海的公路上。

回复 zgmm 2006-4-13 10:34

2006.4.10,甘肃一男子捂住眼睛在沙尘暴中前行。

治理沙尘暴的关键

      为数众多的专家们对沙尘暴的积极反应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事实上,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这是一个远比技术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沙尘暴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检讨这些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滥垦乱采、超载放牧、滥用水资源,有多少是纯技术问题呢?

  政策失误、管理混乱、地方利益协调失控、运转机制失效,是导致沙尘暴的社会原因。

  这些原因并未因为历史的教训而完全得到解决,甚至在新一轮的建设中暴露得更加充分。比如在各部门对生态项目和资金的争先恐后现象中,暴露了财政拨款制度方面的问题。如果层层划拨的制度不得到改革,那么再多的钱也难填“雁过拔毛”的官僚机构的黑洞。

  有人称如果把建国以来各地所上报植树成活的林木统计起来,每家人的炕头都挤满了树。谁会对这些树的去向负责任呢?如何建立新的造林监管机制,恐怕涉及到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问题。

  从银川到巴彦浩特途经贺兰山时,我们看见了秦长城。绕山而建的秦长城是为当年抵御匈奴的入侵而修筑的。随后我们又看见了同样绕山而建的生态建设区的围封护栏。如今土地沙化的治理也同样具有保家卫国的意义,但是敌人却变成了我们自己。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sj 2007-8-7 17:27
[emot]5[/emot][emot]5[/emot][emot]5[/emot][emot]5[/emot]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tfutftdy 2007-10-8 19:44
lbghaduhoureyguhfvugdofgsiuhgrfvnshnuhfhshrusohui hsiuhoufnvsuno s hroushor oshousou shurhfosuhrgs hfsdhohurho ohrhgushouoesh grshhrughsuhr shoerhusbgsu hhufhoruignjng sngunesroiung gsouhi ui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土居老人 2007-10-20 13:15
请住在北京的专家到风沙地区居住两年,你们的观点还会这样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8 03:55 , Processed in 0.1374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