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庄亚呢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98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初高中地理学习进阶

热度 1已有 316 次阅读2021-5-24 18:08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初高中地理学习进阶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

庄亚呢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海口,571100

摘要:学习进阶是现今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主要集中在物理和化学学科,它通过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串联起来,加强学段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地理学科研究较少。近年来,地理学科受《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的影响,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发展方面要求日益提高,为此产生像大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大概念教学?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影响学习进阶近几年得到广泛传播。基于此为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提供了借鉴思想。

关键词:学习进阶,认知发展,初中地理,高中地理

一、引言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从初中步入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不断同化、顺应新的地理知识,完善原有认知结构。教师在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这样的角色下,怎样让学生有效的同化、顺应新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核心素养?本文在众多的参考文献和实践的教学中获得启示,并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近几年来学习进阶热潮对初中、高中地理进行传授的有效性,发现学习进阶可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高中地理学习进阶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地理考核方式

初中地理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会考形式进行,考核的内容也比较基础。时隔一年多,在这一个较大时间里跨度学习,对学生而言,让他们直接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不仅跳跃性大,而且效果会不太理想。而高中地理的考核方式主要针对的是选拔性极强的高考,且更偏重于应用。初高中地理考核方式的这些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发现,不少学生初、高中地理学习并没有实现良好衔接。他们在初中的地理学习往往兴趣比较高,学习效果好;进入高中由于考核方式的差异、时间间断等原因,地理学习难度对学生来说加深,出现学习困难等现象。

高中和初中地理学习内容与考核方式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步入高中之后出现学习进度跟不上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上的差距,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习的不协调,学生心理变化引起的差距等。

新课改对地理学科内容要求更深入,考核更全面,这一要求与学习进阶的目的不谋而合,开展地理学习进阶的实证研究,可以促进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同时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评测提供依据,为我国地理学习进阶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1。受学生初、高中年龄阶段变化造成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教学时间比较短,又是会考的科目,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度不高,加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缺乏正确的理解,在处理一些知识的时候,过于简单和绝对,阻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高中,面向高考,教师不得不适应高考要求,教学难度加深,课堂知识量加大。显然初中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已经不太适应,学生需要适当的调整,但思维方式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按照以往的学习方式较多停留在记忆孤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事实上,对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理解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状态,常常忽视建立和获得地理概念的科学方法,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的概念、规律等,觉得地理很枯燥。学生对这一要求的变化还不是很清楚,造成明显的不适应性。

为此高中教学应在初中已有认知的基础之,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建立新认知。

(三)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性

初、高中教材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有:初高中课程标准部分“内容要求”衔接不紧密;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在风格上基本一致,在某些栏目的编写上也比较相似,但高中地理新教材在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内容的基础上有一些新增栏目,使得高中地理教材更适合高中生,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形成,而初中教材由于版本还尚未更新,对于学生认知方面还是不太完善。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从主观经验或是知识角度判断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反映和掌握情况,缺乏客观的标准指导和科学的教学诊断,因此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习进阶对教材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

三、初、高中地理学习进阶的措施

学习进阶是从认知角度研究学习者在掌握某一概念时的思维变化过程,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方便教师深度教学的展开,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的有效性。一般教学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2。对于初、高中地理知识如何进行深度的学习和衔接?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开展有效的学习进阶。具体参考价值如下: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精选教学内容,提炼核心概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梳理相关的地理知识,提取地理的大概念,然后整合最重要的知识和素养,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原先的认知,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如农业区位选择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简单的了解了农业的基本定义,懂得判断什么是农业活动,农业区位选择的条件,在高中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在初中的基础上,不过高中部分增加了农业区位的概念,内容更趋向于分析某地农业布局的原因,应用更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梳理学生以具备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整合出核心知识和理念。如:不同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差异;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会造成环境问题,农业区位选择应该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相对优化的方案;随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业区位选择会发生变化。与核心知识相关的其他重要知识和技能如下: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类型、特点与分布;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区域定位知识,等高线地形图、气温降水图等图表的判读……【3

(二)遵循认知发展规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人的身心发展在十五岁左右有一个转折期,这正是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学生在思维上虽保留有初三时的某些特征,但从总体上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4]。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更加重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高中地理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及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我们在构建学习进阶的过程下,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发展过程,低年级学生适合具体可感知的学习内容,高年级学生侧重抽象性知识,该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为学习进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学的难度进行适当的分析,结合学生目前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学习进阶不同阶段的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初期属于直观认知,成熟期为形式认知,也就是能够将知识迁移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地球的运动章节,初中对地球运动的意义学习仅在昼夜更替和二分二至日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方面,内容主要是对生活中的现象,较简单、抽象、直观。可是到了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获得发展,扩充的内容更为抽象,添加的内容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楼间距等,安排学生在高一学习往往会很吃力,结果反馈不尽人意。主要是该阶段学生逻辑思维处于发展初期,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引导教学,来回进行翻转加强应用性。故在最新的新课改中该部分内容被放置在了选择性必修一中,学生在进行一年的学习后,知识储备和抽象思维都有明显提升,此时学习该部分内容效果会更好些,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不管在哪些章节的教学中都要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适当延伸教学难度,特别是在高一阶段,如果在教学中过渡延伸会造成难度加深,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使用教材,注重初、高中教材衔接

不同阶段学段的学习任务和能力要求呈现不同,教师按照“学习进阶”的思路,对初、高中进行教学时,先定位好单元大概念,随后在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人教版教材的使用,高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读初中地理教材,了解初中生的地理知识背景、地理技能的水平,以此深度了解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起点。其次,认真研究某些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在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以求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联系学生的旧知建立新的概念,拓展和延伸学科知识。最后,应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注意增添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慢慢提升理性分析能力,实现认知的循序渐进发展。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需要认真学习高中新教材,了解相关地理概念的上位概念。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在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记住事实性地理知识,还要将所教的地理信息置于适当的概念框架中,让初中生了解学科知识、能力背景。同时,在教学中注意不要照搬高中地理概念,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初中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形成促进理解的教学方式。

(四)制定不同维度的目标水平,设计进阶过程

学习进阶一大优势就是能有效定位好师生的角色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认知情况,再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境,有学生参与的大概念课堂教学。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基于课标要求,要深度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该单元主题教学涉及哪些课程标准和地理核心素养,确定单元教学后学生应该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然后依据课标要求确定行为动词、明确行为条件和行为对象不能脱离课标随意拓展【5】,无谓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运用学习进阶理论,教师在认真研读新课标水平划分的基础和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较为清晰的认识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水平,设计不同水平的进阶过程,对学生的水平成就进行可视化的测量,并且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实施方案【6】。以期更有效的让学生主动内化地理知识、提升综合思维水平。例如:依据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素养而确定的“地球上的水”的单元目标,如水平一:1.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平二:了解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水平三: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水平四: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在认识到学习进阶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后,能够让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更深、更广,也有利于备课的整体性以及连贯性教学,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帮助是改变当前碎片化的学习现状,提高自主整合知识体系的能力,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小结

    学习进阶遵从认知发展规律,对知识的传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对初高中的教学,特别是由初中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有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在同化、顺应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形成重要的核心素养和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方面,学生能快速掌握,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不过在对地理学习进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情况,在充分研究初中、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合,并采用进阶的方式,由浅入深,一步步实现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学习进阶的研究在地理教育方面还不够完善,参考内容有局限,今后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借鉴、反思、总结。

参考文献

[1]周姣术,朱华.浅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意义[J].学理论,2017(08):172-173.

[2]胡志刚.教育时机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晨光.大概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刍议[J].地理教育,2020(01):10-12.

[4]林建成. 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关键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5]潘鑫美.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学习单元重构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0(08):49+52.

[6]孙银银. 基于学习进阶对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研究[D].西南大学,202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hinasun 2021-5-26 10:51
引文要注意选择。
回复 庄亚呢 2021-5-28 15:18
chinasun: 引文要注意选择。
谢谢您的指正,今后多加注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0 04:03 , Processed in 0.0680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