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一次日常的教研:听课与评课

已有 669 次阅读2008-12-8 09:13 |个人分类:课改教研

1

 

上周四,124日下午,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课,内容是人类活动与气候专题中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这类内容相对较浅、伸缩性较大的知识点,或许适合公开课的教学,在平时的实际日常教学中,因课时紧张,大多数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轻松一带而过的吧,至少自己就只好这么处理了。

可能是开课的学校是寄宿制示范性高中的缘故,评课的时候,大多数教师都比较谨慎,发言的积极性似乎不太高。开课教师做了简要的教学说明之后,主要是教研员的评论。参与教研活动,觉得还是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参与发言的教师比较踊跃,可以好好倾听别人的高见;如果发言的人数不多,万一被教研员逐个点兵点将,总会大致按教龄顺序,挨个发言,如果毫无准备,到时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总是对不起自己多年的辛勤教学实践吧?

开课者有精心准备反复推敲的过程,有足够的理由保持坦然和自信;评课者从自身的角度发表感受、看法与建议,再高明的言论也只是事后诸葛亮,看似头头是道,却大多有点 “双重标准”,别人真要顶真起来,来一句“你上一节同样的内容让大伙瞧瞧”,估计就会立马傻了眼,因为我们自己的日常课堂常常是随性而为乃至漏洞百出的。过去在校内的研讨评课场合,就碰到过这种大家相互下不了台的情景,其实,评课的人和上课的人,都没有摆正各自角色的位置和心态。

 

2

 

听完课之后,自己觉得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首先,开课教师是结合课题研究来设计教学的,“思辨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非常有新意,也具有真正意义的研究价值,这样一来,教学设计的立意就有一个较高的着眼点。平时我们许多教师大多是为完成任务而开设公开课,并不太习惯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来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缺乏理论思考的深度。

其次,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反响很好,最后结束,有部分学生竟不由自主地鼓掌,颇有意犹未尽的味道。教师设计的问题精彩,引导有方,鼓励学生求真务实,自然而真实地表达,而不是迎合教师的想法,有助于环境伦理上的知行合一。比如在探讨如何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上,有学生提到人类要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可以,希望能从你自己做起”,引起一阵笑声,学生发出类似这样会意的笑声有多次,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充满了智巧和机锋。

可以探讨的地方,也仅仅是探讨罢了。一是教师课件中使用的图像素材,几乎都是来自英文网站的图片,固然,学生的英语基础也许不错,或者渗透双语教学,但个人感觉,最好还是能够略作翻译,毕竟涉及到一些专业英语词汇,至少也要口头作一些简要的解释,不排除有少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不能说,英语没学好的人,连学习地理的资格都没有吧?双语教学,目前似乎没有前些年鼓吹的那么声势大,大概也就一些重点学校还有一些持续的尝试,或许也就是始终在这一范围捣鼓,双语教学摆脱不了精英教育的窠巢。有时会和同事开玩笑,自己从小接受的就是双语教学——方言和普通话的双语,呵呵。

另外,关于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对高纬度国家会有一些有利的方面。让学生思考回答全球变暖对俄罗斯的有利影响,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但或许最后可以简单问一下对俄罗斯的不利影响有什么,真正体现辩证思维。否则给人一个错觉,全球变暖,俄罗斯似乎可以举国欢庆了。其实,俄罗斯、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上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许多地理问题,尤其类似全球变暖的问题,更需要的是一种系统论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决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地就可以推理权衡出来,究竟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

 

3

 

在一些重点学校听课,我们常常会羡慕他们有好生源,并认为这样的课对一般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身边常有教师发出类似的看法,以致一些教师只愿意去同类层次的学校听课,因认识的狭隘而放弃了更多的学习借鉴机会。

是的,好学生敦促教师成为好老师,来自学生的良性反馈容易让教师看到自己的辛劳付出是值得的,得英才而教,教师更容易有成就感,好学生迫使教师朝好教师靠拢,好教师也需要有好学生来聆听教诲,可谓教学相长。

可我们平时面对的学生群体经常会有许多愚顽不化的表现,许多教师会抱怨自己的教学是对牛弹琴,最终把新理念和课堂改革举措轻易放弃,心神不定地兜个圈子后,急匆匆依然回到低效老套的机械重复路子上。如何真正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呢?这个问题真是值得深思,好比阳春白雪的歌剧和下里巴人的二人转,深宫的满汉全席与街头的麻辣烫,关键还是能否考虑受众的接受层次,他们的喜好和感受。所以,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日常上课,效果好不好,学生的反应是首位的,至于后面听课的教师,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即使万分有道理,也未必得遵照,又想起蒋鸣和教授说的: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嘛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qlzhu2003 2008-12-8 13:09
刘良华在《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曾提及一个观点:我们评课人要记住,要尊重讲课人的智慧和讲课人的情感,不要乱评课,不要滥用了评课人的权力。
回复 fahai 2008-12-8 22:00
:funk: 口口前辈!!发自内心的要说:你太有才了! 也许之前看的觉得您是位在专业前沿高瞻远瞩的大师,看了这一篇之后竟然有种您无懈可击的放大感觉! 从平时您的言辞与您对他人的劝戒可以想到您是在人情世故方面能保有自己内心独立又可以积极溶入社会的高人,现在又看到您所展现出的入木三分和恰到好处!崇拜的心情无以言表了,学习!学习!
回复 chinasun 2008-12-11 21:15
呵呵,公开课,上给老师听,还是上给学生。 有效才是硬道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7 01:47 , Processed in 0.0780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